【天施地生我吟嘯】水與文明─禪宗(一)

馬叔禮 |2010.01.31
945觀看次
字級

禪宗一則公案說:「古印度有十六開士,於浴僧時,隨例入浴,忽悟水因。諸禪德作應生會?他道妙觸宣明,成佛子住,也須七穿八穴始得。」

禪師悟道,常常跨過知識,不受制於文字,以己心與萬物相感。其中有資質的差異,與機緣的利鈍,有時踏破鐵鞋無覓處,有時得來全不費工夫。鈍時:百思不得其解;利時:驚喜莫名於方寸之間。

故寺廟住持,稱方丈,一方之丈,是有形的窮身之所,而所修之心為無限寬廣的世界。故「寺」廟是修方「寸」之「土」的地方。能打開「吾」「心」,為「悟」道之喜,我心「單」讀對天的啟「示」感通,為「禪」機之趣。

古印度開士於河水沐浴時,「忽悟水因」,水何能淨物如此?果自因來,由因至果是有必然性的,妙在「偶然」之機,悟得其理。河中沐浴,乃生活之常,今日契機相感,水浸肌膚,忽悟其妙,故佛家稱「因緣」。

緣,是由因至果的偶然性。印度佛經原文加上:「既不洗塵,亦不洗體」。它不是否定水能洗塵洗體,而是在撥開表象,直探其源。

科學家說水能淨物,在於物理的沖激,與化學的溶解,這固然是其部分之理。故「溶」解,是「水」能「容」物之垢。人們清潔櫥房油垢時,是「先」用肥皂「水」,「洗」過;次將垢物固定(尸),用毛「巾」或「刀」,去「刷」過;「末」了再用「手」將水「抹」淨,此理人人能見能知。

這如同營養師告訴我們,人每天需攝取多少澱粉、脂肪、蛋白質、維生素。我們會相信,因為人有腸胃,餓時覺虛弱,飽時覺有勁。食物能產生能量,是「有」,生有。但生命是有意志與息感的,還有看不見的「無」,生有,人若總是以飽食為能量之源,則身體沒有「無中生有」的機會。

例如牛、馬拉車整日,象與駱駝運送重物,所耗體力,皆遠大於人,其所食不過野草,能量夠嗎?營養足嗎?大和尚於深山巖穴入定時,動輒數月不食,其體能自何而來?

故老子說:「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可知知識只能說明部分自然之理,猶有其所未知之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