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忘與備忘】每一條街上都有書店

隱地 |2009.12.28
907觀看次
字級

台北市的重慶南路號稱書店街,從火車站延伸至總統府的重慶南路,也不過一千公尺左右吧,掛著書店、書局、出版社或圖書公司招牌的至少有三、四十家,可如今還有幾家?

不錯,老招牌的「商務印書館」還在,「三民書局」還在,「世界書局」還在,中生代的「黎明」、「金石堂書店」還在,還有,「墊腳石」、「書香林」、「建宏」,「儒林」、「東華」和「金橋」以及九命怪貓「天龍書店」,其餘不是成了銀行,就成了麵包店或餐飲店。

一九四二年就成立的「東方出版社」,是重慶南路上最具歷史的書店,和它對面的「正中書局」,還有曾經執出版界牛耳的「中華書局」,門市部如今都已撤銷,早年印《辭彙》而發達的「文化圖書公司」,編英文字典揚名的「遠東圖書公司」,印教科書的「台灣書店」以及更早期的「新陸書局」、「新月書局」、「經緯書局」、「啟明書局」、「明華書局」,以及青年救國團的「幼獅書店」……一家家曾經亮麗的門面,如今有的搬至二樓以上,有的消失無蹤。

一條書店街,早已徒具虛名。

每一條街上都有書店,也許永遠是一個夢。但至少,一座城市,或一個鄉鎮,應當有一條書店街。

至少至少,大學或知名的中學附近,應有幾家像樣的書店,可現在能達到此一理想目標的,到底有多少?不見新書店一家家開張,反倒是一家家在減少中,說什麼文化提升,看來優質文化早已呈弱勢。

二○○九年十二月十三日的中國時報「時論廣場」上,有一篇文化工作者王乾任的論述〈獨立書店的明天〉,他說十年前有一位年僅二十一歲的余國信,在嘉義市住宅社區、一條不起眼的街上開了一家「洪雅書房」,以社運、人文訴求為經營核心,難能可貴的是,十年後仍然在繼續經營,其中的艱辛可以想像。

我在《自從有了書以後……》,寫過一篇〈小書屋〉談的是如何在財團、集團或連鎖書店林立的環境中求生存,獨立書店必須戒貪———只選擇相關書種,千萬不可什麼書都賣,就像王乾任所說:「不妨以專業導讀、深度主題推薦彌補,亦可挑選連鎖書店沒有的商品(如個人出版)。」

我自己的夢太多,雖一一在完成中,但有一個夢始終尚未實現,就是以傳教士精神,為王鼎鈞開一家「作家書屋」——王鼎鈞的三十多種書,值得一一推薦給社會大眾。他的書讓我們靈魂跳舞,更重要的,王鼎鈞是一位藝術家,他鑽研文字的功力一流,像老師傅鑄鐵成鋼,他是文字的魔術師,向他學習,有一天,我們也能寫出詩樣魔樣的美麗文字。

如果大街上的房價或租金太貴,無法負擔開設小書屋所需的開支,其實巷巷弄弄裡,能夠成立像小型圖書館般的小書屋,政府或文建會應有一套推動輔助辦法,讓社區小書店有存活空間。

一個城市,如果每條街口轉角,到處都有浪漫的小書店或咖啡屋,至少大學附近應該如此,讓疲倦的人坐下來,喝杯咖啡讀幾頁書,心靈充實後,再心甘情願到職場上打拚,而不是只能在超商匆匆排隊買杯咖啡,或僅能在超商供應的大眾通俗讀物裡看兩則八卦新聞……

(本專欄每周一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