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聖地 是一種宗教情操

釋慧顯/口述‧慧珠/專訪 |2009.10.24
1950觀看次
字級

星雲大師在《海天遊蹤》裡提到:「我的心平靜如水,我終於到達佛陀的聖地了!多少年來夢魂依繞著的聖地,一旦真實的出現在眼前,我什麼都不去想,那時,即使叫我立刻死去,我也心甘情願。」對佛弟子來說,聖地的意義不是金錢可比,身為信徒,所信仰的導師走過的路,絕對值得親自走一次,經歷一次。

朝聖的意義 非旅遊

「朝聖」,梵文是Dharma Yatra,佛教《大般涅槃經》裡,釋迦牟尼佛指示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具善信、善心的男女應該參訪聖地,巡禮聖地的人,必得大功德。印度悉達多王子在菩提伽耶證悟成為佛陀後,在鹿野苑初次說法,開始了佛教的起源,所以佛教徒習稱鹿野苑為佛教的「根本道場」。

這次能夠來到當年佛陀成道、說法之地,再次感受佛陀在世間的一切,無所謂髒亂的存在,因為這顆心,與佛陀、佛法緊緊相印了。

信徒的情操 可提升

當年佛陀在靈鷲山上講《法華經》、《涅槃經》、《遺教經》,其中我最喜歡持誦《法華經》。來到靈鷲山,感應特別深,彷彿親聆佛陀說《法華經》,不但提昇了信仰情操,更覺得靠近佛陀,更肯定自己的信仰。

懷想當年,頻婆羅王帶著大臣來拜見佛陀時,一到山腰便下轎徒步上山,以顯現對佛陀的極大尊敬,真是具備佛心佛性呀。

而在佛陀說法台右前方,看到阿難尊者的座位,心裡更是感動,因為他是如此一心一意的時刻護持著佛陀。一趟聖地之旅,讓佛弟子得到淨化,有更深的體會,相信回去以後會更積極。

朝聖的心態 覺殊勝

朝聖的意義絕對不同於一般旅遊,即使是為旅遊而選擇前往朝拜聖地,也要先做好功課,對佛陀的生平有所了解,才可以在行程中感受殊勝,覺得難遭難遇,也珍惜每個片刻。

事實上,過慣了舒服日子,出遊時總入住星級飯店的旅客,可能對印度又窮又髒的環境與生活模式難以適應,其實如果心理上有了相當的準備,試著以佛陀之心忍耐及面對,便會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做得到」〈恆順眾生〉。

關照的重點 真善美

此外,一般人看到印度的景象,總覺得他們很「可憐」、應該「改善」,這讓我想起有一次馬來西亞大使分享的故事。一位年輕義工在未走出去之前,雄心萬丈的準備要去教人很多事,但最後,年輕人覺得:最應該學習的人其實是自己,像受照顧者的純真燦爛笑容,就應該學習起來。

所以,無論朝聖或觀光,到了印度,不要急著去排斥,而要以善美的角度去看它,例如:目前印度的倫理價值觀仍非常強,尤其是尊敬父母;母親在印度孩子心中,更是百分百的完美形象。

生活的哲思 似天成

至於生活態度與方式,印度人的生命價值觀,和一般人的確存在很大的差異。有一回,我在印度買東西,為了精簡經費,我請老闆打些折扣,沒想到他悠悠地說:「錢,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你給我的錢不會留在我的口袋,它會像水一樣不斷的流動著。」聽了教我覺得震撼,他只是一個小商店的商人,但他的思考卻充滿哲思,這便是印度人的特質!

印度官方近年積極規畫「火車朝聖之旅」,這一份心意值得珍惜,身為佛弟子更應該齊心讓這列火車不至於停駛,畢竟,這也可以說是一輛載著大眾駛向佛法的「般若列車」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