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家的智慧】及時轉念才行

鄭石岩 |2009.09.27
1463觀看次
字級



人生不怕錯,只怕不改,不怕一時失察,只怕執迷不悟。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工作、學習或待人接物,都有個觀念做前導。你怎麼想,就怎麼做,接著就怎麼感受。你的想法正是大腦前額葉(prefrontal lobe),依所蒐集的資料,作成推理研判而來。然而,由於你的資料可能錯誤或不完整,負面情緒可能干擾思考和決策,因此做成了偏差的看法或抉擇。

於是及時轉念,改正錯誤,是心智運作歷程中,很重要的一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Carl Jung)曾說過他自己的經驗:當他在小學的時候,有一天放學途中,跟同學追逐嬉戲,玩得激烈瘋狂。一個不小心,從土堤上跌落,頭部直撞堤基,暈了過去,不省人事。他醒過來時,已經是夜裡時分,躺在自己的床鋪上。

次日早晨,他醒了過來,頭還有些疼痛。他盤想著要不要去上學,又思及當天要考試,前一晚又沒有複習,於是藉故在家休息一天。第三天又想到功課沒有做,仍以頭痛當藉口,請假在家。從此,每天早晨上學時間,就頭痛頭暈起來,無法上學。就這樣輟學在家,成為因病臥床的孩子。

日子一天天的過,父親為他的病更著急。有一天,他躺在病榻上,聽著父親和朋友閒聊。話題聊到孩子的傷病上,父親嘆了一口氣說:「我畢生的積蓄,都因孩子的病而花光了 !往後日子不曉得怎麼過。」

榮格躺在床上,豎起耳朵聽著父親的擔憂和感嘆。心中自言自語的說:「天啊!我已經把父親逼到走投無路了!我不能再拖下去!明天一定要去上學才行。」次日他堅持上學,但半途就倒了下來,被扶了回家。次日他仍堅持上學,勉強支持了一天。從此以後,漸漸適應,也恢復了健康。  (洪義男/繪)

榮格是一位醫生,他專攻精神醫學,是世界級的心理學大師。他回顧自己的經驗時說:「當時,我已經有一點了解什麼叫精神疾病了。」

人如果找藉口,從而逃避現實的挑戰,或者規避應負的責任,就可能產生消極的意識,或進而生病。

唐朝的香嚴智閑禪師,認為及時轉念,不讓消極或錯誤的想法繼續為害,就等於枯木逢春一樣。有一次,弟子問他:「如何是生活之道?」

他說:「枯木裡龍吟。」只要肯及時轉念,改過遷善,就像是枯萎的樹木裡,起了龍吟一般,忽然現出光明智慧和生命活力。

知錯就要轉念改過,而且轉念要及時才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