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暖 大馬佛光人捐款賑災

心彌、李雅婷 |2009.09.23
1739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心彌、李雅婷大樹報導】「八八水災、大馬送暖!」馬來西亞佛光山、星洲日報和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為台灣水災募款,短短十天募得七百八十二萬元新台幣,全數捐贈災民,昨天一行人到災區探望災民,拿到紅包的民眾感動地說:「遠渡重洋的愛心,特別溫暖」。

願為災民盡心盡力

從事新聞工作,馬來西亞星洲日報總編輯蕭依釗,不斷接收台灣災情的報導,關懷心油然而起,八月分主動聯絡馬來西亞佛光山住持覺誠法師,希望透過佛光山為災民盡心力,因此聯合馬來西亞留台聯合總會、馬來西亞佛教青年會等團體展開募款,短短不到十天的時間,募集九十萬令吉(超過七百八十二萬元新台幣)。

蕭依釗昨日偕同留台聯總居鑾留台同學會會長王綏恆、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署理總秘書羅玉萍近三十人,來台將所募得的款項全數捐給佛光山,作為安置高雄鳳雄營區、燕巢工兵學校、仁美營區民眾,及普門中學復學的三民國中師生之用,由都監院長慧傳法師代表接受。 (人間社記者曾盈潔攝)

自馬來西亞的愛心

「款數不多,卻是來自馬來西亞全民的愛心。」蕭依釗對原住民朋友表達真切的關心,她說,身為媒體人,看到災民受苦,內心很痛,大馬人民希望能為大家做點事。覺誠法師說:「馬來西亞民眾對台灣人民的愛心,親自送來特別讓人感動」。

王綏恆說,太太娘家在甲仙,災難發生時,一度與家人失聯,非常擔心,感謝台灣媒體不斷報導,讓大家了解災情,能攜手合作救災。看著覺誠法師和孩子親密互動,王綏恆有感而發:「你們不孤獨,不管我們在那哪裡,都在關心著大家。」

國際佛光會馬來西亞協會長宋耀瑞表示,從發生災情開始就一直注意,佛光會員與青年特地在孝道月法會後留在台灣參與此行程。佛光山與國際佛光會賑災表現獲得各界肯定,星洲日報決定來台捐款。

用布農母語打招呼

到仁美營區,慧傳法師用布農族母語向原住民打招呼,獲得熱烈回應,曾在佛光山安置中心居住三星期的前自治會長卜袞、秘書韃虎一起迎接佛光人。

卜袞表示,在佛光山的日子永生難忘,「我們在那裡學會如何跟不同信仰的人相處,今天更有從馬來西亞來的關心,不只信仰,連國界都沒有分別了。」

卜袞更接受星洲日報訪問時發表了他的看法,「在布農族語,有一種顏色,遠看是藍色,近看是綠色,我們叫它『青色』。」他說,很多東西,不同角度、不同心境,看到的就不一樣,所以人應該放下執著,接受不同面向。

盼望回鄉重建家園

看到佛光山的法師們到來,鄉民在民權村前村長孫同發起音下,興奮唱著「我的家鄉在那瑪夏」,慧傳法師等多位法師也拍手和音,歡喜與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這次關懷之旅,大家與鄉民的互動中,可以得知他們最期待仍是安定生活。目前居住在工兵學校的民族村村長劉金河感慨說,村民盼望的,是有朝一日回家鄉,重建家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