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八十八年,花蓮「國統大飯店」開幕,創辦人施勝郎將珍藏多年的木榴、奇石,公開展示在飯店內,讓每一位遊客,不必住宿消費,就可以欣賞花蓮的大自然瑰寶。施董事長將來還要蓋一座陳列館,保存蒐藏的每一顆奇石,而且?不轉賣,要將它們全部留在花蓮。施勝郎的成就,源起於雲林的一個小土塊。
雲林土塊 花蓮石頭
施勝郎出生於雲林縣元長鄉的一戶窮苦人家,每逢農作收成時,就向學校請假,與母親一起到田裡撿拾地瓜、稻米。八歲時,有一天,他的小腳不小心踩到地主的土地,一個土塊立刻迎面打來,警告他別越界。小小年紀的施勝郎當下告訴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擺脫貧窮。
小學畢業後,施勝郎開始送報紙補貼家用。母親不答應他這麼小的年紀就外出當學徒,有一晚,他打開抽屜,偷了二百元,決心外出打天下。施勝郎說:「這二百元是媽媽十天的工資。我買了一雙地球牌黑球鞋、一件太子龍衣服,帶著剩下的一百多元,先到台中,與流浪漢過了一晚,再搭十二小時的車到花蓮,經派出所的警察協助,找到在花蓮打工的父親。」
十三歲的施勝郎,先到塑膠袋工廠當童工;十四歲時,跑到台北三重埔找工作;十五歲時,毛遂自薦當蚊香業務員;十六歲時,母親勸他回花蓮學殺豬,當時殺一頭豬,至少可以確保全家一整個月的溫飽。當他一踏進殺豬場時,才發覺什麼叫阿鼻地獄,但是為了家人生活,為了不被人嘲笑這個小孩懶惰,他咬牙壯膽,練就殺豬的好本領。施勝郎笑著說:「現在飯店的食材進貨,肉商一定會提供最新鮮的豬肉,因為我一眼就能看出豬肉的新鮮度與是不是病死豬。」
退伍後,施勝郎結合做業務與殺豬的經驗,開始從事豬隻的大盤買賣,二十五歲時,申請到第一本支票,他興高采烈的向父親展示,父親卻淡淡的說:「你很快就會被抓去關。」這句當頭棒喝,讓施勝郎牢牢記住,做人處事一定要有信用。三十五歲時,轉行做建築業。八○年代中期,建築業不景氣,因緣際會下,轉行做服務業,創辦「國統大飯店」。
廟公服務 賓至如歸
「國統」開幕時,朋友們罵施勝郎是神經病,怎麼會在巷子內開飯店。出乎眾人意料,沒有依山傍海的「國統」,竟然在花蓮地區經營得有聲有色。以「廟公」自居的施勝郎說:「我與黃秘書夫妻二人,就像廟公、廟婆,每當客人上門,一定會受到我們熱情、親切的招待。導遊與遊覽車司機最喜歡帶團到『國統』,因為客人們都會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不計較」是施勝郎經營「國統」的秘訣。他很開心的說:「客人訂五千二百元的酒席,『國統』使用的菜餚成本就高達五千元;六千二百元的酒席,就用六千元的菜餚,客人們都大呼值回票價;當其他飯店還在用小耳朵接收電視節目時,『國統』就自己投資第四台,讓客人有一百多個電視頻道可以觀賞。」老人協會一通電話說:「老人沒有收入,住房的價錢可否算便宜一點?」施勝郎立刻回答:「沒問題!」現在,老人協會每年都帶六部遊覽車光臨「國統」。
「鼓勵勝於責備」、「真心照顧員工」是施勝郎領導員工的技巧;同仁的品德操守與自動自發的精神,令他相當欣慰。客人掉在房間內的任何東西,不論是價值不菲的鑽石,或是十多萬元的現金,都可以在櫃台找回來。生意差時,施勝郎不會對員工亂發脾氣,員工反而積極的想辦法。
有一回,「國統」應徵一名清潔工,當一位右手萎縮的泰雅族原住民走進飯店,施勝郎當下就決定要錄取他,因為有殘缺的人,還能勇敢的走出來,值得以行動鼓勵他。這位原住民非常認真努力的工作,回報老闆的知遇之恩,施勝郎也對這位員工引以為傲,稱呼他為「國統小巨人」。
人親土親 發展觀光
施勝郎非常感恩窮苦生活的磨練,激勵他不斷奮鬥的力量,他說:「若是祖上有財產,也許我現在只守著一塊田地,反而闖不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施勝郎身兼花蓮觀光協會理事長,對花蓮的觀光發展,一直不遺餘力。去年將協會舉辦的遊太魯閣公園公車票價,由二百元調降為一百元,帶動遊客人數從往年的七、八千人成長到一萬二千人,今年的目標是二萬人。他更提出「木頭石頭換人頭」的口號,要用花蓮的好心好水與「國統」珍藏、免費欣賞的奇木異石,吸引更多遊客到花蓮觀光。
下次,當您到花蓮時,別忘了到「國統大飯店」走一走,除了感受「廟公」施勝郎的熱情招呼外,也順道欣賞大自然的珍寶 - 木榴與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