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女大兵 成反恐戰場「嬌」點

吳佳珍/整理報導 |2009.08.23
1373觀看次
字級



二○○三年九月,在伊拉克戰場的槍林彈雨中,當時二十八歲的美國陸軍少校凱莉‧麥考伊(Kellie McCoy)及車隊遇到恐怖的路邊炸彈攻擊,身高不過一百五十二公分的她操著M4卡賓槍,滿身是血地冒險營救同袍,因表現英勇而獲頒銅星勳章。對麥考伊而言,更重要的是—她贏得了部隊的尊敬。「這是我努力得來的!」麥考伊說。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軍方鑒於阿富汗與伊拉克戰爭的型態,迥異於傳統戰爭,諸多層面須借重「巾幗英雄」的女性特質,不讓女性官兵參與地面第一線戰鬥的政策已經幡然改觀。

迄今,美國已有逾二十二萬從軍女性陸續投入反恐戰爭,展現不讓鬚眉的氣概。而發號施令、指揮清一色男性部屬的女軍官也與日俱增。(上圖/美聯社)

不派女兵 只能附屬

退役美軍上校曼蘇爾(Peter R. Mansoor)指出,伊拉克戰爭讓女性官兵贏得男性袍澤的信任與敬重,她們的地位因此逐日攀升,並得以全面融入陸軍。然而,她們的成功雖在軍中有口皆碑,在社會上卻鮮為人知。

過去從軍的美國女性不得加入步兵、裝甲兵、特種部隊等戰鬥單位,以及多數野戰炮兵單位,軍方也禁止她們參與作戰支援相關工作。儘管女性軍官可領導男性官兵執行戰鬥任務,但女兵並不能與男性同袍並肩作戰。

不過,在伊拉克與阿富汗的反恐戰場上,男女區隔不再那麼重要,當第一線部隊需要更多人手、必須動用女兵時,陸軍指揮體系往往遊走法令灰色地帶,在作業上不寫明「指派」女兵參與戰鬥任務,而稱她們為「附屬」於戰鬥單位。

雌獅單位 專責搜身

這種低調的變通做法,潛移默化改變了戰場上美軍的文化。女兵仍然需要獨立的臥舖和浴室,而且由於女兵有遭受性別歧視和性侵犯的風險,部隊對於法律顧問和預防措施早已司空見慣;有些女兵則因與男性袍澤發生性關係懷孕,被迫撤離戰場。

與男性相比,女兵的戰場表現不遑多讓,不論是操作機槍、處理爆炸裝置、駕車穿越布滿未爆彈地區,全都難不倒她們。當需要與伊斯蘭婦女互動、搜身檢查是否藏有武器時,女兵便是最佳人選。美軍陸戰隊還特地創設一個「雌獅」(lionesses)單位,專責執行這類任務。

現在更有少數女兵被指派參與突襲任務,直接與敵軍短兵相接;男性為主的陸戰隊,最近也為女兵增設了兩類情報職務。美國逐漸趕上其他國家,不得不承認「婦女也能擔任戰鬥任務」的事實。

為國效命 無分男女

二○○一年迄今,在伊拉克戰爭與阿富汗戰爭中陣亡的美軍官兵,當然仍以男性占絕大多數,不過女性也有一百二十一人,其中六十六人死於戰鬥。過去軍方曾擔心,社會難以接受女性官兵陣亡,但如今看來實屬多慮,畢竟為國效命,又何必強分男女。

「伊拉克戰爭非常可怕,但它卻給了我們很多機會。」戰鬥單位中第一個專職通訊的女性士兵伯內特(Linsay Rousseau Burnett)肯定地說。

雖然女性軍官目前僅占百分之六的最高軍銜,現役有五十七名女性擔任將軍,已較十年前增加了兩倍多。去年,五十五歲的陸軍中將安‧唐武迪(Ann E. Dunwoody)更被拔擢為四星上將,成為美國軍方首位女性四星上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