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民俗】做四月日──收涎

劉興欽/圖‧口述 林少雯/記錄整理 |2009.07.09
14335觀看次
字級

古早的台灣社會,不論閩南人或是客家人,都有為小孩子「收涎」的禮俗。涎,是唾沫,即口水之意。收涎,也叫「收瀾」,是小嬰兒出生滿四個月時進行的,因此也稱為「做四月日」,目的是希望寶寶從此不要再流口水。

這是嬰兒繼做「滿月」之後的大日子。家中會準備牲禮、紅龜粿、紅桃、酥餅等祭品來祭拜神佛祖先,娘家人也會知禮的送來頭尾禮和湯圓。

所謂頭尾禮包括衣物、帽子、鞋襪、褲子、金鎖片、手鍊等,祝福小外孫健康順利長大,早些學會走路;親友們也會隨意送一些禮物,表示祝賀之意;主人家則以湯圓、紅桃答禮,也有設喜宴回禮的。

「收涎」儀式前,會準備一串收涎燒餅。這種燒餅又稱為「繼光餅」,或「光餅」,是收涎禮的主角之一。光餅,是麵粉做的圓形燒餅,餅上沾滿芝麻,跟一般燒餅不同的是這種餅中間有一個小小的孔,比甜甜圈的圓孔小很多。

光餅的由來是有典故的,相傳是明朝大將戚繼光在掃蕩倭寇時,為了行軍方便和節省用餐時間而發明的一種乾糧。後來被用於收涎,所以稱為「收涎餅」。

家長會將十二個、二十四個、三十六個或四十八個收涎餅,用紅絲繩串起來,掛在寶寶的脖子上,由媽媽抱著到親友家走動,請福壽雙全的長輩們取下收涎餅在寶寶的嘴邊抹一下,並說句:「收涎收離離,明年招小弟」、或「收涎收乾乾,趕緊叫阿爸」之類的吉祥話,祝福寶寶不再流口水,早日學會說話,除了自己平安長大,明年還要招來小弟。其他親友們當然也會如法炮製為孩子祝福。

收涎這個習俗,其實並不在表面的收瀾,而是另有更重要的象徵意義。當天寶寶的手腳上也會綁上紅絲線,象徵對寶寶的期許和規範,希望寶寶長大後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另外也有期望寶寶,這一生永不遲延,一切順利之意。

小孩從出生到成長,會經歷幾個重要階段,為了讓孩子順利長大和學習,因而發展出許多「成長禮俗」,收涎,就是其中之一。劉興欽大師為這充滿了人情味和祝福之意的習俗寫了這樣一首打油詩:

正月看你剛出生,四月我為你收涎。等你對歲送紅龜,待你結婚吃喜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