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點靈】規律參與宗教活動 降自殺風險

柯俊銘 |2009.06.15
536觀看次
字級

每天屢見自殺的新聞,探究肇因,當事人不外乎是有病痛、感情、工作與經濟等方面的壓力,甚至對存在價值感到困惑,在無法獲得抒發或自我肯定下,盼藉此方式獲得解脫。

在政府機關努力推行自殺防治,積極倡導「生命教育」的同時,民間宗教信仰的力量也不容忽視。一份於今年四月發表在國外《情感性疾患期刊》的報告便指出,人們若能規律參與宗教活動,似乎能降低未來企圖輕生的風險。

該研究係由加拿大曼尼托巴(Manitoba)大學的精神醫學專家Daniel Rasic主持,他針對全國性社區健康調查,約三萬七千位民眾所回覆的問卷資料,進行一系列的統計分析,目的在了解參加宗教活動與自殺行為發生的相關性。

數據顯示,相對於無宗教信仰者,有宗教信仰者較不會有自殺意念或嘗試自殺的傾向,出現憂鬱、焦慮症狀的比例也普遍較低。而從風險值來看,定期參加宗教活動或儀式的人,自殺的機率幾乎只有其他人的一半。就算考量社會支持該因子的影響,結果依然沒有改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現象在有精神疾病病史的人口族群中也同樣存在,而以往文獻證實,精神疾病患者往往是自殺的高危險群。另外,那些自認重視精神生活,不在乎物質享受,強調心靈層次提升,卻未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其意圖輕生的風險和一般無宗教信仰者居然差不多。

研究者表示,詳細原由仍有待探討,但為何擁有宗教信仰或經常參與宗教活動,對於自殺風險會有抑止的作用,提出兩項可能的解釋:

一、大多數的主流宗教是反對自殺的,尤其是因外界事物牽絆而危害自身生命。對於教徒來說,自殺是一種犯罪或罪惡的表現。

二、宗教信仰讓人有溫暖、歸屬等正向經驗,甚至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常參與宗教活動可促使人際關係益加緊密連結,排除孤獨、寂寞、無望等感受。

有鑑於此,建議民眾平時除多充實情緒管理知能外,也能培養虔誠的宗教信仰,規律參與相關活動,只要信而不迷,對心理健康的維護應有幫助。

(作者為高雄戒治所臨床心理師  柯俊銘)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