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一起關心失智老人

王乾任 |2009.04.12
626觀看次
字級

書名:記憶減法&
愛的加法
作者:吳佩蓉
出版社:天主教失智
老人基金會



耶穌說:「你為我最小兄弟做的,也就是為我所做的。」

記得祖母在世最後幾年,已經出現輕微的失智情形,總是忘了不久前才發生的事情,說過的話,一再的重複。我知道,祖母已經因為身體的老邁罹患輕微的失智症。

失智症患者很難記憶眼下發生的事情,卻對過去的事情記憶猶新,以至於不了解失智症症狀的家屬(如果加上原本親子關係就不太理想,或老人因久病而造成居家照顧的重擔時),即便心裡知道這是老人病,但不滿厭煩的情緒,還是難以避免。

老人照護的問題,是台灣社會未來十分重要,甚至艱鉅的社會議題。只可惜,知道問題嚴重性的人似乎不多,特別是已經有需要被照顧的老人的家庭,以及現在還很天真傻傻的過浪漫生活的中壯年世代。少子化與老年化的影響下,高扶養比的未來已經不遠,屆時對於國家的生產力,中壯年人口的情緒與生活壓力等等,都是莫大的重擔。

衛生署長林郁芳在書的推薦序中提到,在台灣,65歲以上人口失智症盛行率約2.5%,若以2005年6月底老年人口總計2,180,230人來算,就有將近55,000人罹患失智症。失智症隨著病程進展,個案會出現許多令人困擾的問題行為,讓家庭照顧者無力負荷;許多人驟然面對親人罹患失智症,常驚慌失措、不知如何照護。

項國寧則說,失智症長者就像裝滿了水的瓶子;當您繼續往瓶子再倒水時,水只有溢出來。也就是說,失智症者的記憶似已達飽和,再也裝不下新的資訊;因此,失智症者對剛發生的事一下子就忘記了,甚至連自己親人也不認識,但對三、四十年前的事卻可以記得清清楚楚。

《記憶減法&愛的加法》一書,由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聖若瑟養護中心結合多年的照護經驗,從實務個案故事切入,以最親切、易懂的方式,將相關照護知識用問答方式表現,希望藉由此一守護失智長者的隨身書出版,可以減輕照顧者負擔,提高對失智長輩的照顧品質。

中國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雖然我的能力有限,不過該單位是我長期認捐奉獻的社福機構之一,因為比起還有無限可能的孩子,病痛糾葛的老人更讓人擔憂,且需要更多的社會關心(因為社會的年齡歧視對老人總太有強烈的負面刻板印象,比起孩子,老人被關心的程度較低),希望有更多人能夠關心失智老人、獨居老人、老人照養等問題。能讓老有所終,是孫中山先生天下大同的夢想之一,也是我認為和諧社會應該能夠做到的基本工作。

《聖經》歌林多前書說:「愛是恆久忍耐,愛是慈祥,愛不嫉妒,不誇張,不自大,不作失禮的事,不求己益,不動怒,不圖謀惡事,不以不義為樂,要與真理同樂;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盼望更多的人能夠以愛和關懷來支持失智老人照護工作,若是不知道該怎麼做,《記憶減法&愛的加法》一書具有相當程度的參考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