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打子宮頸癌疫苗嗎?

陳珮潔 |2009.02.07
763觀看次
字級

衛生署於民國九十五年,正式核准子宮頸癌疫苗在台上市,近年更逐漸傾向鼓勵尚未發生性行為的少女,可考慮施打此一疫苗,以減少日後罹患子宮頸癌的機率。但很多父母還是充滿疑慮的請教婦產科醫師:你會讓女兒打子宮頸癌疫苗嗎?

所謂「子宮頸癌」,是指連接子宮及陰道的地方產生癌症病變。據統計,台灣每年新增約五千個子宮頸癌病例,子宮頸癌(包含零期癌)發生率高居女性十大癌症第二位,及死亡率的第六位,並導致每年近九百名婦女死亡,是婦女不可輕忽的疾病。

近年子宮頸癌的發生率、死亡率與死亡人數都有下降趨勢,但醫學界還是積極研究子宮頸癌疫苗,希望日後子宮頸癌能像感冒般,因女性普遍注射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而將其趕出十大死因之列。

去年九月起,衛生署已免費為金門地區的高中職女生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一般民眾注射,仍必須自費),成效若理想,就考慮日後全數編列預算,以公費疫苗的方式,免費為國內少女施打。

注射與否有爭議

但不可否認的,國內截至目前為止,有不少婦產科醫師,對此疫苗仍持保留態度,認為疫苗的成熟度有待商榷,而婦女團體更質疑政府和醫療單位,在宣傳子宮頸癌防治時有諸多錯誤,疫苗宣傳更有「廣告不實」之嫌,甚至故意加以「隱惡揚善」。

先撇開國外已有實際案例,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後還是罹患子宮頸癌,甚至也有注射後出現癱瘓、昏迷的事例,究竟子宮頸癌疫苗是否果真如宣傳所言,可以「打三針,護一生」

?注射子宮頸癌疫苗,能預防所有性病?子宮頸癌會遺傳?其中便有許多迷思。

目前不少醫院、診所海報,常可見「打三針,護一生」說法,事實上,該疫苗目前確認的保護期僅五年,但另一派說法認為:「沒有HPV抗體並無法證明就會失去保護力」,所以五年後是否需再施打,醫界至今尚未有所定論。

病毒防範僅七成

再者,目前在台上市的兩劑疫苗,最多僅能防治四種乳突病毒,僅占子宮頸癌成因中的六、七成,換句話說,如果誤以為注射後即可一生平安無事,甚至因此忽略子宮頸抹片篩檢的重要性,反而會讓自己曝露在更危險的情況中。

此外,有不少診所到處廣發傳單,指接種年齡從九至四十五歲、男女皆可,但台灣對該疫苗適用對象的規定,其實只限九至廿六歲女性,若不在此範圍內,患者注射疫苗後若發生意外,根本無法獲得補償。

其實,子宮頸癌患者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經性行為傳染,這也是為什麼注射子宮頸癌疫苗,以未曾有性行為的女性效果最佳,但竟有政府衛生局提供「有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免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服務,把子宮頸癌變成遺傳性疾病,嚴重誤導民眾。

子宮頸癌癒後佳

根據醫學研究指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人,在感染一年後病毒大都會自行消失,少部分持續感染的人,於十至二十年後會有發生癌前病變的機會(也就是有疑似的病變,但尚不算是癌症),甚至引發癌症。

一般說來,子宮頸如為癌前病變,大部分只需要簡單的門診手術,即可治癒。倘經切片證實為癌症時,只要發現得早,治癒率也很高,原位癌治癒率接近百分之百,所以只要及時接受治療,多會有相當樂觀的結果。

比較令醫師擔心的是,目前子宮頸癌疫苗的宣傳重點,容易讓人誤以為打三針疫苗,即可高枕無憂,但其實,子宮頸抹片檢查才是篩檢出子宮頸癌最重要的方式,已注射子宮頸疫苗的女性,只要有過性行為,最多僅能減少抹片檢查的頻率,並不能完全排除抹片檢查的必要性。

抹片篩檢不可省

國外研究顯示,大規模抹片篩檢可以降低六成至九成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且子宮頸抹片檢查,方法簡便,費用低廉,篩檢效果佳,是疫苗注射難以完全取代的。

但目前國內三十歲以上女性,子宮頸癌三年篩檢率僅五成四,年篩檢率更只有二成八,且篩檢率四年未進步,相較於歐美國家仍有一段差距,不少婦產科醫師認為,這恐怕才是衛生單位需要更加把勁宣導的重點。

各國婦女每三年做一次抹片的比率:
台灣‧54%
韓國‧42%
德國‧50%
法國‧69%
美國‧85%

何謂「人類乳突病毒」

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很常見的病毒,共有一百多種分型,目前已知約有四十種病毒型會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此外部分口腔、咽喉、食道癌,也是由於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致。<br><br> 與子宮頸癌相關的高危險型別乳突病毒約有十七種,其中第16、18、52、58型別為台灣較常見的高危險型別,而引起尖形濕疣(俗稱菜花)的第6、11型則屬於低危險型別。 
有性經驗的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很常見,推估婦女終其一生,約有五至七成的機會感染人類乳突病毒。除了經由性接觸傳染,有人懷疑可能會經由其他途徑像是接觸已感染的用具再觸碰生殖器官,或是母子垂直感染,但這一部分還有待研究證實。 
要降低感染人類乳突病毒的危險,應注意下列各點:
1.避免過早發生性行為,同時減少性伴侶人數。
2.安全性行為:全程使用保險套。
理論上,戴保險套可以預防人類乳突病毒傳染,但若接觸到保險套未包覆的地方,仍有感染的可能性,因此建議性行為時應全程戴保險套。 
3.接種子宮頸癌疫苗。
子宮頸癌的初級預防,就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目前已上市的子宮頸癌疫苗,一是嘉喜疫苗,針對預防最常見的高危險HPV16、18,以及常見的HPV6、11(引發菜花的病毒基因型);另外一種是保蓓疫苗,預防常見的HPV16、18,並交叉預防與16、18型結構類似的HPV45、31及52型。
4.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的次級預防,是子宮頸抹片篩檢。子宮頸癌是最容易透過篩檢加以預防的癌症,因此三十歲以上婦女,每三年應至少接受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予以治療,進而阻斷後續發展為侵襲癌。不過,即使抹片檢查結果正常,有任何異狀時均應儘速就醫。

認識子宮頸抹片

子宮頸抹片是以小木棒或小刷子在子宮頸上,輕輕刮取少量剝落的上皮細胞,塗抹於玻片上,染色後,透過顯微鏡檢查是否有可疑性的癌細胞,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前病變。 
一般建議,婦女在有性經驗三年後,最好定期做抹片幾查,目前政府補助三十歲以上婦女,每年可以免費做一次子宮頸抹片檢查。
檢查子宮頸抹片前,應注意事項包括: 
‧不要沖洗陰道。
‧避免盆浴。
‧勿放置陰道塞劑。
‧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
‧避開月經期間。

注射疫苗有風險?

人類一生都有被乳突病毒感染的風險,因此接種子宮頸癌疫苗後,總期待抗體能持續存在體內。目前,國內尚無子宮頸癌疫苗長期臨床追蹤報告,但從追蹤期兩種疫苗抗體濃度下降幅度來推估,嘉喜疫苗的保護力,至少應有八到十二年,而保蓓疫苗應可超過二十年。
在目前臨床上接種疫苗的副作用,多為注射部位局部反應、惡心、眩暈、發燒等,目前保蓓疫苗在台灣有大規模的研究,未來將有本土研究可繼續追蹤其保護力、安全性。
嘉喜疫苗提供的報告,多為白人的研究,因為較早上市,曾有周邊神經病變、全身性過敏及暈針的反應等少數副作用個案,以及血栓現象,但個案多是與避孕藥一起服用,尚不知是否肇因與避孕藥合併引起的副作用。
基本上,子宮頸癌疫苗保護力、安全性相當高,若有需要,可按照需求選擇接種,但不建議兩種疫苗交叉打,一來針對HPV的型別不同,也沒有兩種疫苗一起施打的安全性研究。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