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打開台灣文壇的窗口──文學雜誌的未來

張夢瑞 |2008.11.15
868觀看次
字級

◎張夢瑞
 一路成長茁壯,一路曲折飄搖的《文訊》,不久前,剛度過25歲生日。無獨有偶,比《文訊》晚一年出刊的《聯合文學》,近日也舉辦24歲慶生會。這些年來,文化界一直彌漫「文學已死」的悲觀氣氛,不少人都不看好文學,這對辦純文學雜誌的人來說,真是情何以堪!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文學雜誌果真走到盡頭?大家都不再需要文學了嗎?文學雜誌又如何看待這件事?    

致力史料蒐集 整理及研究
 1983年7月1日,《文訊》由國民黨中央文化工作會創辦。初期的目的在為文藝作家服務,蒐集、整理文學史料,為文學歷史奠基,幾年內就做出了一些成績,頗受文藝界、學界的稱讚。但《文訊》不以此為滿足,每期藉專題企畫的方式,探討不同階段的文學發展,將各個階段的作家作品、學術思想記錄下來,肯定前輩作家的文學表現,也重視文壇新秀的努力創新。

 《文訊》不僅致力於文學史料的蒐集、整理及研究,並試圖呈現完整的藝文與出版資訊,報導作家創作與活動。既重視城市文學的繁華典雅,亦從不忽略地方文學的純樸動人。發行25年來,重點始終放在當代台灣文學整理及研究上,成績粲然可觀,已經成為研究當代台灣文學必讀之文學刊物。由於長期的用心經營,《文訊》獲得文藝界及學界普遍的肯定,已經成為台灣現代文學的資料庫,可說是台灣文學發展的檢驗指標。

見證台灣文學發展
 城邦出版集團董事長詹宏志對《文訊》推崇備至,他說,《文訊》為台灣文學史料記錄整理,見證台灣文學發展,不僅是獻給台灣,更是獻給世界研究台灣文學者的資料寶庫。

 中山大學外文系客座教授、作家余光中認為,《文訊》所推出的專輯,皆富有意義,由專業的名家來提供高見,對於當代的文運及文學批評貢獻頗大。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對古典與現代、民族與鄉土能維持圓融公正的態度。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所副教授向陽表示,打開《文訊》,猶如打開台灣文壇的窗口,透過這個窗口,台灣文壇的生態清晰浮現,「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文壇的奇蹟,也是台灣文壇的福氣。」
 然而這麼一本受文化界推崇的雜誌,卻經常面臨情況困窘的時候。

尋找資源 儲備永續能量
 《文訊》社長封德屏表示,長久以來,《文訊》以微薄的人力及經費,在媒體的靜態編輯與動態活動中,力求表現。然而帶著理想及使命感的《文訊》,在商業市場導向的社會,一路走來,充滿了艱辛與坎坷。2003年元月,國民黨宣布停止了對《文訊》的經營,當停刊的消息經由媒體披露出來,從四面八方湧進了許多的回應與關懷,一篇篇支持鼓勵的報導與專論,不僅鼓舞了同仁的士氣,也讓《文訊》有了新的轉機。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關係著《文訊》存續的「財團法人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終於成立,但是有了捐助單位協助,站穩腳步之後,《文訊》仍然必須尋找一切可能的資源與合作,面對市場的嚴格考驗,努力儲備永續經營的能量。

 封德屏透露,在不景氣的當兒,《文訊》所受的影響並不大,未來,雜誌仍以獨立生存的方式繼續走下來,她已擬出許多活動及專案,準備為《文訊》的下一個25年努力,她相信一路上,會有許多知音陪伴她一起走,「因為文學實在太迷人了:當繁華落盡,更鼓漸歇,只有落在紙上的筆,一字字、一行行,如鏡、如燈,照見自己本來的面目。也只有文學以真醇之心直探生命的根源。」

欣賞作品 扶持堅忍力量
 聯文社長張寶琴對辦文學雜誌的熱忱始終如一,她說,24年前,聯文創刊前,不少文化界的朋友就對她說「文學已死」,要她不要那麼執著,但這24年走下來,她發現文學不但沒有死而以更多的面貌呈現,令她大開眼界。

 張寶琴進一步解釋說:「人生誰不曾流淚仆跌,失望困惑終於樂觀開朗起來,心靈永遠有話要說,那些暗暗孳長九死無悔的情志,只有在文學創作的天地才能放心抒吐;並藉著欣賞別人的作品,使我們發現人世角隅芸芸眾生有更甚於我們的悲傷,扶持我們生出堅忍的力量。」張寶琴並說,那些說「文學已死」的人,不瞭解文學的偉大,她相信文學永遠不會死,聯合文學未來的路還長得很。

公部門補助 協助文學雜誌
 值得一提的是,文建會為了鼓勵文學雜誌出版,去年首度公佈優良文學雜誌補助作業要點,每年將以一千萬元,每案補助上限最多一百萬的方式,協助文學雜誌推展和發行,希望能藉著這種紮根的方式,提昇文學創作環境,培養更多文學創作人才。

 文建會認為,雖然現在網路發達,但紙本文學創作仍有其重要性,這次補助重點是以文學創作和文學評論雜誌為主,且是定期出版刊物為可申請補助對象。

 作家向陽認為,政府機構注意到台灣文學雜誌的生存,提供更好的條件,是好消息;至於政府的補助是否會牽涉到公部門介入,文學是否會被「收買」等疑慮,從目前的作業要點看,不太可能有置入性行銷或是干預的情況。

 他認為,「公部門花一點經費,可以讓台灣文學作家有好的發表園地和環境,這是應該做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