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開蔓荼羅】口傳與師徒之間

鍾文音 |2008.10.21
1250觀看次
字級

寧可焚燒此身千萬回,絕不對師懷疑一些些。--西藏仁波切說。

小乘斷欲,大乘弘法,金剛乘一切依止上師。

依止上師既是金剛乘弟子首要之務,依此來想,那麼弟子要依止一個上師前,就要仔細地思考囉:比如想想為什麼要皈依這位上師?既皈依了,作為一個學習生者要改變自己什麼?要準備什麼來接受上師的傳承與法教?

西藏弟子和上師之間的觀察,是一來一往三年,共六年。依止上師也應以過去的祖師大德為規範,依止大師前先從經典所述及的祖師大德風範行儀裡,去憶念功德。

藏傳佛法也就是所謂的密教(一般所稱之佛教都屬顯教),密宗被此「密」的中文字蒙上了許多神秘面紗。密宗的密字,並非秘密神秘,而是隱含密義。因為密義幽微深奧,因此所有的密義都必須靠上師來傳授。在西藏有個重要的傳統就是「口傳」,口述一直是西藏固有的文化傳統形式之一,不只是因為山歌吟唱流傳關係,更重要的是「佛法」的傳承,很多成就者都藉由「口傳」來傳給弟子。西藏四大派中的「噶舉」字意即是「口傳」,上師「口傳」法要法本口訣給弟子,除了咒語一定得透過上師口傳外,任何的經典也得經過上師「口傳」,經由上師口傳給弟子,這代表一種授權,也意味著上師背後的傳承有如模子印模,絲毫不差地傳授給弟子了。一代又一代的佛法,就靠上師與弟子,如黃金鍊之不斷的緊密關係傳承了下去,這可說是藏傳密教與大乘顯教最不同之處。

密宗比較廣受知名的人物,是偉大的成就者密勒日巴尊者,我大約十年前就獲贈這本書,讀來都沒有太多感受。直到我的上師卻映多傑仁波切,親自逐字逐句《讀與解》出這本書的內容後,我的許多不解之處才豁然開悟。

從而我明白,平常讀一本經書就只是讀一本書而已,然而當上師口傳一本書的內容時,那就不只是讀書了。

再繼續思考下去,就是既然我們所得的一切口訣與法要,都是得之於「上師」,所以我們對待上師就如同是承侍佛。

一脈相傳,從禪宗的初祖到五祖如此,從密宗的蓮花生大師到我們手中亦復如是。

有沒有具足傳承,也是觀察一個上師是否具格的首要重點。那什麼又是根本上師?「能破我們無明的人就是根本上師。」

我們學佛前或學習時,得常扣問與觀察自己求法動機有無偏差,先問自己是不是合格弟子。一般人會對上師產生問題,都是因為弟子從世俗裡起了念頭,所以千萬勿用凡夫心來理解上師。弟子一旦皈依,唯一可作的就是依止上師。依止,就是閱讀所有關於佛教的大成就者與傳承祖師的德行傳記,從而升起渴仰之心來親近上師。絕不能用我們的「肉眼」去看善知識,因為凡夫肉眼心眼是很容易被矇蔽。

我常想,弟子合格心態與否端視的是否具備「信解心」,作弟子的,最先要做的就是檢討自己用什麼態度在學習,自己求法的動機有無偏差?學習首重弟子之心,比如某個弟子,只是為了個人財寶名利或者追求神通,才去跟隨一位上師,那心態絕對是錯誤的。唯有「求法若渴」的信解心才是正確的心態。



(本專欄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