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懸明鏡青天上】 欣賞抽象之美

文/江心靜 圖/林存青 |2016.03.24
1975觀看次
字級
江心靜與創作的〈戲墨〉作品。 圖/林存青
江心靜.〈若紫〉。 圖/林存青
家長帶著小孩一同欣賞〈花漾年華〉屏風。 圖/林存青

文/江心靜  圖/林存青

剛開始思考要在日式建築的林之助紀念館舉辦個展時,考慮到和式空間不大,適合小品,想嘗試林之助老師擅長的花鳥畫表達敬意,然而,綜觀花鳥畫的歷史,不論寫實或是寫意,前輩畫家均已發揮得淋漓盡致,很難企及,決定運用抽象水墨創造新意。

開幕當天,到林壽宇故居駐村的法國藝術家阿利克斯.德馬西(Alix de massy)看到〈若紫〉夢幻迷離的墨彩,直盯著畫心,請我在她的筆記上寫下作畫用的手工紙及技法,解釋〈雲之巔〉把天人合一的哲學延伸到量子力學的多重宇宙,當她看到〈戲墨〉淺淡豐富的墨韻與留白的構圖,驚呼「黃金比例!」我答以「當代藝術不能拋棄美,美具有超越的力量。」兩人會意相視大笑。

數日後到苡樂藝術空間,負責人陳靜紅展示阿利克斯.德馬西手工書形式的作品,她的畫,淡雅,法式美感的抽象拼貼,與我蘊含東方文化的抽象水墨,一中一西,表現方式截然不同,又有共通之處。

發展至今大約一百年的抽象藝術,一般人可能不容易了解。

第一波抽象,是西方的理性與科學在藝術上登峰造極的表現,出身法學博士的俄國畫家康定斯基,抽離寫實物象表面,探索繪畫觸動人心的深層規律,找出點線面幾何的美學原理;荷蘭畫家蒙德里安則運用直線、直角和三原色的幾何圖形,用藝術昇華人生,傳達秩序與和平。

第二波抽象,借鏡東方思維,不論是美國畫家波洛克的滴畫法或是托比的書寫性筆觸,明顯受到中國書法線條啟發,輕靈、充滿生氣的隨機表現,一舉跳出極端理性科學至上的束縛,這就是抽象表現主義,打開一條充滿無限可能的大道。

前兩波抽象都以西方藝術家為主,第三波抽象則是東方藝術家的舞台。戰後的日本渴望自主性,書法不僅啟發歐美的抽象藝術家,也是日本「具體派」的繪畫語言,畫圈圈的吉原治良和用腳作畫的白髮一雄,以及隨後的「物派」,都是以新的手法表達日本傳統,渴望與西方平等對話。可惜,這些努力,受到西方無情嘲弄,認為不過是抽象表現主義的分支,直到五十年後,歐美藝評家才能跳出西方本位主義的刻板印象,了解這些日本藝術家大膽的創新精神。

韓國在七〇年代發展出「單色畫」,藝術家李禹煥面對傳統與現代劇烈衝突的社會動盪,透過內省精神和接近修行的創作方式,表達內心的抽象思考,追求天人合一的冥想境界。

至於中國,因為一九四九年後中共封閉,藝術家的抽象藝術要等到改革開放以後才現蹤跡。

台灣的劉國松在六〇年代首先提出「水墨的現代化」,引領抽象水墨的風潮,陳庭詩的版畫、林壽宇的極簡美學、香港的呂壽坤、王無邪,旅法的趙無極、朱德群、丁雄泉和旅美的趙春翔,這些近年在拍賣市場屢創高價的華人抽象畫家,受到抽象表現主義的薰陶,運用個人獨特性,創造全新的語彙表達中國文化。

簡而言之,第三波抽象就是在亞洲傳統的土壤上,開出時尚、充滿可能性的花。了解抽象發展史,可能比較容易欣賞抽象畫,但有時候,只需要一顆赤子之心。

訪客留言簿上,由策展人林存青引導,一群小學生自己去看畫後,寫下看畫心得:〈雙魚飛躍〉是兩條魚從海邊跳到外太空;〈戲墨〉像魔法師在岩石上施展法術;〈白露橫江〉的中間是一座星空,旁邊是岩石壁;〈雲之巔〉像雲在跟山說:「Hello!」;〈魚道生〉像溪裡的魚一樣自由;〈花漾年華〉像是一堆調味料灑在廚房裡。

看到這麼精準又充滿想像力的心得,原來──抽象畫連小學生都看得懂。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