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百科】衣冠禽獸原非貶義

文/劉鍇 |2015.04.29
3621觀看次
字級

文/劉鍇

成語「衣冠禽獸」是眾人熟知的貶義詞彙,用來指那些道德敗壞、行為像禽獸一樣卑劣的人。在民間,其義與俗語「說人話不辦人事」意思相近。

其實,這是人們的誤讀,「衣冠禽獸」一詞最初不僅沒有半點貶義,甚且是尊崇、欽羨之讚。

在中國古代,朝廷任命的各級官員的官服的上,前胸後背各繡有一個「補子」。「補子」又稱胸背,是明清兩朝官員官服胸前和後背的裝飾(方形或圓形,明朝的補子約四十公分,清代一般約三十公分)。

補子上均繡有禽類和獸類圖案,所繡動物圖案因官階的大小而不同。官服上的補子是識別官員等級的一種標識,明清時有明確的規定:文官繡的圖案是禽類,武官是獸類。所以,人們可以從官服上的圖案,一眼即能辨出他是文官還是武官。

官階有高低之分,官服圖案亦有種類不同之別。據《明會典》記載,明代文武官服所繡圖案分別為:

文官:一品緋袍,繡仙鶴;二品緋袍,繡錦雞;三品緋袍,繡孔雀;四品緋袍,繡雲雁;五品青袍,繡白鷴;六品青袍,繡鷺鷥;七品青袍,繡鸂鶒;八品綠袍,繡黃鸝;九品綠袍,繡鵪鶉。

武將:一品、二品緋袍,繪獅子;三品緋袍,繪老虎;四品緋袍,繪豹子;五品青袍,繪熊;六品、七品青袍,繪彪;八品綠袍,繪犀牛,九品綠袍,繪海馬。

另外,明代的文官補子上繡的是雙禽,清代繡的是單禽。

正因為「披禽穿獸」,所以古人尊稱官員為「衣冠禽獸」,此詞也成為官員的一種代稱。

因此,從源頭上講,「衣冠禽獸」一詞最初是不折不扣的褒義詞,含有讓人羨慕、廣受尊崇的意思。

那麼,「衣冠禽獸」一詞何時變成貶義了呢?

明朝中晚期,宦官專權朝政腐敗,官員濫用職權,強壓豪奪,老百姓恨之入骨,又敢怒不敢言,便私下將那些昏官、貪官統稱為「衣冠禽獸」,於是「衣冠禽獸」因這些害群之馬有了貶義。

清代以後,吏治更加昏聵,貪贓枉法者,比比皆是,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自此,「衣冠禽獸」便成了那些為非作歹、道德敗壞的官員們的「代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