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思義教堂50歲 老照片說故事

 |2013.10.31
6868觀看次
字級
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沒有任何一根橫梁立柱,四片雙曲斜牆面的交織結構,平均分散重量,完全靠人工精算,一磚一瓦打造。圖/東海大學提供
教堂今年滿五十周年,這座建築是知名的地標,每屆畢業生都會在這裡拍畢業照。圖/喻文玟

【本報台中訊】台中市東海大學的路思義教堂,今年滿五十周年,這座「拋物雙曲面」的薄殼式建築,由著名的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台灣建築師陳其寬共同設計,整棟建築最薄的地方只有二十公分。校方即日起在台中市秋紅谷推出「半世紀的相逢:路思義教堂五十周年特展」,介紹路思義教堂的故事。

路思義教堂於一九六三年完工,是台灣的著名地標,高十九點六零公尺、寬三十點二五公尺,整座建築沒有任何一根橫梁立柱,完全藉由四片雙曲斜牆面的交織結構,平均分散重量;當時沒有電腦計算,完全靠人工精算,一磚一瓦打造。

貝聿銘提出「磚砌圓拱造型」,當時的東海建築系主任陳其寬考量台灣多地震,建議採「拋物雙曲面」,四片曲面完全分離,類似倒置船底,上小下大的形狀。

東海校牧室牧師李貽峻表示,當時完全靠人力,挖地基、築鷹架,建造的砂石在現場「炒過」,確保完全沒有水分,灌漿才會紮實。當時台灣從來沒有「拋物面、薄殼式」建築,完工之後,工人怕拆了鷹架會造成建築倒塌,沒人敢拆,陳其寬親自到教堂內,拆了第一個卡榫。

東海校長湯銘哲表示,今年是五十八周年校慶,邀請任教三十三年的社會系教授練馬可回台灣,他是學校創建初期的傳教士。

練馬可表示,早期上課到晚上,校園裡沒有電,只能仰賴手電筒與路燈,令人印象深刻。退休後返回美國,三年前第一次返校,「我很懷念在東海的時光」。

東海大學校慶暨路思義教堂的系列感恩慶祝活動,首場由九十三歲牧師周聯華講述「路思義家族與教堂的故事」揭開序幕,十一月二日校慶日運動會、園遊會、「感恩慶典」、「路思義教堂紀錄片首映」,以及系列演講和紀錄片首映陸續展開。

另外,在西屯區河南路三段、市政北七路的秋紅谷公園有「路思義教堂五十周年特展」,展覽至十一月二十二日,呈現當時建築的老照片、施工過程,還有美國副總統尼克森於一九五三年主持校舍建築破土的歷史畫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