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旅遊加持 水蛙窟變明珠

 |2012.11.11
1383觀看次
字級

【本報屏東訊】屏東縣恆春鎮水蛙窟是只有五十多居民的迷你村落,位處偏遠、謀生條件差,有居民自詡「混吃等死」;屏東科技大學去年注入生態旅遊活水後,年長居民化身為快樂解說員,感覺變年輕了,過去「暮氣沉沉」的小村子,現在「生機盎然」。

水蛙窟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最南端、緊鄰太平洋的小村落,因被劃入國家公園特別景觀區,土地利用和房舍興建受法令限制,青壯人口都到外地謀生,老輩居民靠種牧草、捕魚、政府補助金或外地子女接濟維生,居民感嘆:「這裡老的老,小的小,好像遺世獨立的安養院」。

生態旅遊像「魔法棒」,輕點一下,死氣沉沉的小村子,仿如「活」了起來!去年接任水蛙窟社區營造協會理事長的潘貴春說,三十多年前還有兩百多居民,因發展受到法令限制,年輕人全跑光了,每家各顧各的,環境髒亂不堪;屏科大導入生態旅遊後,沒想到竟然起了「化學變化」。

協助水蛙窟推動生態旅遊的屏科大森林系副教授陳美惠說,當地居民將村子沒落的憤怒歸咎墾管處,長期處於敵對狀態,吃虧的還是居民;她發現水蛙窟有一望無際大草原、海天相連景致和梅花鹿等特色觀光資源,她用「擦亮這顆閃亮明珠」的鄉土情感激勵居民,凝聚向心力。

輔導團隊去年起培訓在地解說員、組織生態保育巡守隊和協會,擴大參與面,老輩居民自認學歷低,信心不足,實際帶隊後發現不如想像中困難;七十三歲尤信雄笑說,就像和老友聊天、訴說吃蕃薯籤、步行兩小時上學的童年往事;「遊客最愛聽老輩居民說自己的人生故事,真情自然流露」,陳美惠說。

十多名水蛙窟解說員平均年齡六十五歲,過去多窩在家裡,現在每天排班巡查生態環境、接遊客、說故事,阿嬤幫忙準備茶水、煮點心,或在草原上吟唱恆春民謠,忙得不亦樂乎;六十八歲龔平和說:「沒想到這把老骨頭還有用,每天都是新的開始,環境變好,精神有寄託,大家感覺變年輕了」。水蛙窟生態旅遊專線可洽電:○九六三一八五三三一。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