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治療】 音樂提供生活美好旋律

林歆敏 |2012.03.06
2749觀看次
字級

欣賞音樂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每個人大都有自己喜歡聽的歌曲、喜歡的音樂類型及歌手、甚至會演奏一些樂器,當音樂治療師使用音樂作為媒介和長者互動時,容易引發長者主動參與的興致,試著與他人展開社交互動;以音樂作為治療的引導,有時較口語引導更有效。

音樂治療在歐美國家已有六十年以上的歷史,研究證實在協助年長者的肢體復健、情緒穩定、人際互動、社交技巧及記憶重整與恢復都有明顯治療成效,在心理與生理上提供正向幫助。

以肢體復健及肌肉運動為例,音樂活動能增加年長者運動肢體的意願,將注意力放在音樂上能減輕疼痛及不舒適的感覺,同時提高長者參與度;利用敲鼓搭配年長者喜愛的歌曲,來鼓勵他們進行抬高手臂的運動即是很好的例子。

音樂及音樂活動提供的感官刺激,可幫助年長者持續專注、保持機靈性、提高警覺性,避免產生呆僵或與現實脫離的狀況;筆者曾替安養中心的長輩進行音樂治療,發覺許多長輩會坐在椅子上發呆或對電視打瞌睡,但一進入音樂治療的情境,每位長輩都會立刻回過神來,跟著治療師一起玩樂器或歌唱。

有些記憶力衰退的長輩,姓名和年齡都無法說清楚,但當治療師彈奏他們熟悉的歌曲時,都能將歌詞一字不漏的哼唱出來,甚至告訴大家這是哪位歌星演唱、自己在什麼樣的狀況下聽過、演唱過這首歌,有些長輩會邊唱歌邊拿樂器伴奏,或是想一些動作配合歌詞表演給大家看,讓單純的歌唱活動變得更豐富、有趣。

音樂活動中,治療師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隨時注意長輩的心理狀況,讓他們覺得輕鬆、自在、被重視外,也提供充足的音樂知識及技巧,以歌唱活動為例,筆者在帶領樂齡活動時常發現,長輩們會受到呼吸及肌肉控制的影響,跟不上CD音樂及原唱者的速度或音高,這時,音樂治療師就必須根據長輩需求,現場調整音樂調性及放慢伴奏速度,讓長輩們在歌唱時不會產生挫折感或跟不上想放棄。

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曾多次舉辦音樂治療樂齡團體,參與的長輩在活動結束後都非常開心,且給予極正向的評價,期待音樂治療可以更廣泛實行,幫助更多長輩。

(作者為台安醫院表達性藝術治療中心音樂治療師 林歆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