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和人—名著閱讀 紀念英國文豪誕辰200周年 狄更斯的仁慈和激情

文/周慧珠 |2012.03.04
5601觀看次
字級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無知的年代;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這是光明的季節,也是黑暗的季節;

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絕望的冬天;

我們全在進天堂,我們也在進地獄。

天堂,就在人間~當我們成功的時候就是天堂。

地獄,就在人間~當我們失敗的時候就是地獄。

當下我們能進天堂,也能進地獄,由我們自己決定!

——Charles Dickens 狄更斯

【新聞話題】

今年是文學大師狄更斯誕辰二百周年,英國以及全球超過五十個國家,展開了形式多樣的緬懷、紀念活動,英國倫敦博物館更是從二○一一年就啟動了「狄更斯與倫敦」展覽,這是英國自一九七○年以來第一個有關狄更斯的大型展覽,共分為五個部分,通過影像、實物、圖片資料等,呈現狄更斯的人生經歷、創作背景及其著作,展品中還包括狄更斯寫作時用的書桌、椅子和記帳本等生活用品。

就如莎士比亞一般,狄更斯在英國是國人的驕傲與榮耀,許多人或許沒有讀過他的書,但從影視和戲劇作品中也接觸過他的作品。二○○七年,為了紀念十九世紀的文學巨匠查爾斯·狄更斯,英國在狄更斯曾經住過的肯特郡查塔姆區,耗資六千二百萬英鎊,將一個六千五百平方公尺的倉庫,改建為世界上第一座以文學為主題的大型主題公園,並命名為「狄更斯世界」。公園內的遊樂建設,全部以狄更斯的小說為主題,設計者根據狄更斯多部小說的描述,包括最著名的《雙城記》、《匹克威克外傳》、《塊肉餘生錄》和《遠大前程》等,希望重塑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倫敦。

此外,英國國家圖書館也舉辦了〈對鬼魂之渴望:查爾斯·狄更斯與超自然〉的展覽;同時,在西敏寺教堂的慶祝活動中,由藝術界名流朗讀狄更斯作品,狄更斯的重重孫馬克·狄更斯也參加朗讀。西敏寺教堂主任牧師霍爾(John Hall)說:「狄更斯的仁慈和激情,通過他的作品,對維多利亞時代的英格蘭產生了重大影響,迄今仍然流行。狄更斯二百周年誕辰的慶典,應該激勵我們更加致力於幫助我們這個時代的弱者。」



朗讀 演劇

——肢體音聲 展現關懷

除了是多產的作家,狄更斯還要將作品全方位呈現。

一八五○年,狄更斯創辦自己的周刊《家常話》(Household Words),收錄了自己和其他一些作家的小說;一九五九年又發行刊物《一年四季》(All the Year Round),他自己的多部作品,都是先以連載形式在這兩份刊物上發表的。

狄更斯不僅是文學家,也是一位積極的表演者。從一八五三年十二月開始,他將公眾朗讀會(public readings)化作兩小時獨角戲劇表演,「速書」(prompt books/prompt copies)便是他的演出前準備摘要——在原作上畫框、省去枝蔓、添點笑話……「速書」是狄更斯為自己寫的舞台說明(stage directions),也為狄更斯研究和後來的衍生相關戲劇、影視創作,提供了鮮活的參照。

一生刻苦勤勉、關愛社會百姓,奮力付出自己的的狄更斯,在一八七○年六月九日因腦溢血去世,而他的第一部偵探小說《艾德溫·德魯德之謎》(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尚未完成。

雖然狄更斯生前曾希望死後能葬在羅切斯特大教堂,但是因大眾要求,最後下葬在西敏寺教堂的「詩人角」,他的墓碑上如此寫道:「他是貧窮、受苦與被壓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偉大的英國作家。」(He was a sympathiser to the poor, the suffering, and the oppressed; and by his death, one of England's greatest writers is lost to the world.)



尖銳與批判

——都只因為悲憫

狄更斯是海軍職員約翰·狄更斯和伊麗莎白·巴洛的第二個孩子,一八一二年出生於英國朴次茅斯;五歲時全家就遷居占松,十歲時又搬到康登鎮,是一個小康家庭。

牢房裡度過童年

小時候,狄更斯曾經在一所私立學校接受教育,由於父母經常大宴賓客。十二歲時,父親因債務問題而入獄,狄更斯則被送到倫敦一家鞋油場當學徒,每天工作十個小時。這段備嘗艱辛、屈辱,看盡人情冷暖的經歷,讓狄更斯的作品充分流露關注底層社會勞動者的生活。

後來,由於父親繼承一筆遺產,家庭經濟狀況才略有好轉,狄更斯也重新回到學校。十五歲時他從威靈頓學院畢業後,進入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不久,又成為一名報業記者。

社會是題材資源

擔任《晨報》國會記者的狄更斯,負責採訪英國下議院的政策辯論,並採訪各種選舉活動。他的第一部散文集《博玆札記》,便是收集當時他在各刊物上發表的文章編製而成。

一八三六年出版的《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透過匹克威克與三位朋友外出旅行途中的一連串遭遇,描寫當時英國城鄉的社會問題;一開始這本書並沒有引起注意,但是到了一八三七年春天,《匹克威克外傳》成為英國社會爭相討論的話題,英國城市出現了「匹克威克熱」,街頭出現也各種各樣與匹克威克有關的商品,最後此書成為世界文學的經典名作,使他從此真正成名。

一八四一年完成了《巴納比·拉奇》(Barnaby Rudge)之後,狄更斯前往他所嚮往的美國。雖然他在那裡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但是,在其一八四二年出版的《美國紀行》(American Notes)中,可以看出他對那片新大陸的失望。

一八四三年,他出版了聖誕故事系列的第一部小說,也就是引起極大反響的小說《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一八四四年至一八四六年間,狄更斯遊歷了歐陸各國,在旅行期間繼續進行寫作。一八四九年出版了與他個人經歷相關自傳題材小說《大衛·科波菲爾》(David Copperfield);之後,狄更斯的小說顯得更為尖銳與具批判性。

狄更斯是十九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以幽默、細微入裡的心理分析及現實主義描寫、浪漫主義著稱。他一生共創作了十四部長篇小說,以及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遊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和描寫一七八九年法國革命的代表作《雙城記》,其他作品有《孤雛淚》、《老古玩店》,《董貝父子》,《塊肉餘生錄》和《遠大前程》等。



查爾斯.狄更斯 — 作品年表

《博茲札記》(Sketches by Boz) 1836年

《匹克威克外傳》(The Pickwick Papers) 1836年

《孤雛淚》(Oliver Twist)1837年~1839年

《尼古拉斯·尼克貝》(Nicholas Nickleby) 1838年~1839年

《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1840年~1841年

《巴納比·拉奇》(Barnaby Rudge) 1841年

《美國紀行》(American Notes)1842年

《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1843年

《馬丁·翟述偉》(Martin Chuzzlewit) 1843年~1844年

《董貝父子》(Dombey and Son)1846年~1848年

《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 1849年~1850年

《寫給孩子看的英國歷史》(A Child's History of England)1851年~1853年

《荒涼山莊》(Bleak House)1852年~1853年

《艱難時待》(Hard Times) 1854年

《小杜麗》(Little Dorrit)1855年~1857年

《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年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1860年~1861年

《我們共同的朋友》(Our Mutual Friend)1864年~1865年

《艾德溫·德魯德之謎》(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未完成,1870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