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陳昭良大樹報導】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二十九日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談及佛館設計概念、簡食設計及未來期望等問題。
大師說:「佛陀紀念館整體建設只有一個觀念—符合大眾需要;佛是人不是神,也不是天上神仙來無影去無蹤,佛在每個人的心中,每個人也都是佛,所以佛館就是人性化建設。」大師點出佛館以人為本的建設要點,設立無障礙空間、晴雨天遊園路線,同時四周碑牆富有教育啟示、寓教於樂,佛館就是要創造這種環境、氣氛,讓大家歡喜。
至於健康的問題,大師表示,健康、生病對他來說不是問題,保持樂觀、良好習慣、樂天知命,身體自然會有進步。大師同時指出,這世間,「病不可怕,痛更可怕;窮不可怕,債更可怕;冷不可怕,風更可怕;鬼不可怕,人更可怕。」而透過宗教的信仰,可讓社會進步、道德提升,使人能成為好人,「新聞從業人員也應多關心全民生活,大眾人民的安樂比少數官員的去留更重要。」
大師對簡食設計很有興趣,因為「吃」是人人少不了的,「吃的好」也是人人的希望。他認為中國人對吃很浪費,因此要改變觀念,以提倡生活美學,要吃得藝術、品味、氣氛、健康,過度豐盛也會吃出毛病,要適可而止,要發覺心靈的樂趣,自己要創造歡喜的念頭。
大師樂於為社會、為人服務,歡喜的事情不怕多,每個人能有貢獻、付出,就是富貴;有財富才能布施,付出的感恩心才可貴。
最後,針對未來期望,大師表示世間是種種變化,對於個人則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喜工作、隨心自在,「但,我們為社會大眾祈福、求平安是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