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與千位國際青年接心,談生命的層次。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國際青年巡山禮聖,在大佛城與大佛留下最美的畫面。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人間社記者賴台生大樹報導】「Heart to Heart」、「Face to Face」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七日於佛光山如來殿大會堂,與千位參加「二○一○年國際青年生命學習營」的青年接心。大師以「生命的層次」開示,鼓勵與會青年以四和「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為目標,身體力行三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努力提升、擴大自己的生命,讓生命「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創造永恆不死的生命。
服務他人生命最美
善說譬喻故事的星雲大師,從佛教的十二緣起、空、四大談起,配合最近正夯的世足賽球迷的小故事說明忘我、無我;引佛經「大小鬼搶屍」的故事讓大眾思考「我是誰?」;舉大樹鄉龍眼季節蒼蠅大增的現象,講述緣起緣滅;以醜女投河的故事,點明只要存有「為人」的生命觀,服務他人、廣結善緣,生命就是最美的。並以自己曾救起因戀愛失敗而跳水自殺男士的真實故事為例,說明不了解愛的人,才會因愛生恨,因為對愛的執著才會有悲歡離合,愛是犧牲、愛是奉獻,期勉大眾發揮大我的生命。
有苦有樂享受生命
「生命是活的」、「生命是動的」、「生命單獨不能存在」、生命有苦、有樂大師進一步說明生命的意義,提出「生命的本體是空」,空不是沒有,虛空包萬有,並舉《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來勉勵大眾,應從有、空認識生命,調和空、有,除我執、去無明,自然能擴大生命的境界。
諸事圓滿身心自在
最後,大師分享將生命分為四層次「父母生養的肉體生命」、「社會眾緣的生命」、「信仰昇華的生命」、「永恆不死的生命」的心得,大師指出,秉持《華嚴經》的「不忘初心」精神,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因為有信心、能忍耐、有慈悲、提得起、放得下,就能產生無比的動力、希望,最後總是會諸事圓滿、身心自在。
心如太虛生命永恆
最後,大師以七十年的弘法、七次造訪印度菩提伽耶佛陀成道處,尋尋覓覓釋迦牟尼佛,最後發現「佛就在心裡」的心路歷程,勉勵大眾以「我是佛」為目標,不懶惰、不嫉妒、不瞋恨、不說謊、不吵架,努力達到「心如太虛,量周沙界」,就能創造永恆不死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