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枇杷樹

文/德禪 |2019.11.24
8025觀看次
字級
枇杷樹葉大型,而且翠綠。圖/德禪
貼近觀看枇杷樹的花序。圖/德禪
枇杷果成熟時,鳥雀總是比人先嘗。圖/德禪
枇杷樹開花後立即結綠色幼果。圖/德禪
枇杷果成熟時,鳥雀總是比人先嘗。圖/德禪
摘下一把熟透的枇杷果,大快朵頤。圖/德禪

文/德禪

秀絹從鳳凰城傳來一張枇杷果的照片,說是昔日的西來大學同事特地遠從洛杉磯帶來,校園裡面的枇杷又成熟了。望著照片中滿滿一整籃子黃澄澄的枇杷,讓我不由得回想起校園中隨處生長的枇杷樹,有母樹,也有幼株,不管是長在邊坡,還是停車場上,非常圓滿的樹型總是增添校園的生氣。

枇杷(學名Eriobotrya japonica)是薔薇科枇杷屬的小型常綠喬木,又叫做「琵琶果」,在華文中,還有些較陌生的名字,例如:蘆橘、蘆枝、金丸、夏果。原產於中國四川和江南,據說是因為果實的形狀像樂器琵琶,所以被稱為琵琶,後轉為枇杷。

依照文獻的記載,早在明末時期的移民就將枇杷樹帶到台灣繁殖,算是台灣常見的經濟水果。但是,能夠非常貼近觀賞植株,則是任職美國西來大學期間,對於隨意散佈於校園內自然繁殖的枇杷樹感到無比的親切!

枇杷樹在離地面不遠的地方就開始分枝,所以只要空間足夠,很容易生長成圓圓胖胖的福相樹冠。樹葉可算大型,濃綠色,呈長橢圓形狀,葉尖銳尖,葉緣疏粗鋸齒。花期很長,從年前的11月至翌年的2月底,白色的小花數量眾多,聚生成圓錐花序,著生於樹枝的頂端。到達盛開的時間,滿樹綠葉白花,饒有一番風味。

最令人期待的,枇杷樹的結果率很高,3、4月就在枝條的頂端掛上串串的果實,由綠漸漸轉為黃色,等到呈現黃澄澄的橙黃色時,便是可以大快朵頤的時機。仔細觀察,新鮮枇杷果的果皮還有細細的絨毛,果肉多汁液,中間有棕色的種子。南宋詩人楊萬里的詩句:「大葉聳長耳,一梢堪滿盤」,真是把枇杷樹的葉片和果實,描述得維妙維肖。

不過,並不是每一棵枇杷樹的果實都能迎合人們的口感,果實的甜度除了決定於成熟程度外,植株的樹齡愈高,摘下來的果實通常也會愈甜!通常鳥雀和松鼠會最先發現香甜的果實,碰巧洛杉磯的人們似乎都很好客,庭園果樹大多只當作觀賞用,果實都留給鳥雀享用。

宋代大詩人蘇東坡的〈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詩中的楊梅、荔枝,大家比較耳熟能詳,至於盧橘,就是廣東粵語對枇杷的稱呼。英語稱枇杷為loquat,就是粵語「盧橘」的音譯。

另一位宋代的詩人宋祁也有詠枇杷的詩:「有果實西蜀,作花凌早寒。樹繁碧玉葉,柯疊黃金丸。土都不可寄,味咀獨長嘆。」可見,當時也將枇杷果實稱為黃金丸,或金丸。

中藥漢方的「川貝枇杷膏」,就是將枇杷葉晒乾後,與其他藥材煉製而成,具有熱胃、清肺、降氣、化痰的功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