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變少了,然後呢? (二)

文/摘自《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如何 |2019.10.10
1504觀看次
字級
非洲人和在非洲旅行的人幾千年來所知道的事情,如今經過科學證明後,已有了可信度。圖/Bob

文/摘自《從世界變得寂靜開始:物種多樣性的衰減如何導致文化貧乏》臉譜出版

非洲人和在非洲旅行的人幾千年來所知道的事情,如今經過科學證明後,已有了可信度。有關小鳥的故事也成為典型的例子和行為學中的隱喻。然而,從1980年代起,非洲人早就知道的人鳥合作,以及令西方人振奮的人與動物共生發展的例子,無一不倖免於難。唯有當所有參與者都盡一份力,分工合作才能夠運轉,多餘無用的服務性工作都將被剔除,工業也是如此:當較廉價的勞力能夠從外面雇用,或當原本的材料被更廉價的物品取代,舊有的訂單就會被取消。黑喉嚮蜜鴷就被社會經濟學當作參考例子。

自從哥倫布把蔗糖帶到加勒比海地區,並且打開了潘朵拉的糖罐子之後,一個「替代品」突然間出現了。根據進化史的規則,突然之間,在僅僅幾個人類世代與數十個黑喉嚮蜜鴷的世代之間,蜂蜜在乾燥非洲的鄉村地區再也不是唯一一種甜食。糖不僅甜,又便宜。人類對於甜食的喜愛當然不曾改變,然而,如果能夠輕而易舉地買到糖,誰還會想要跟隨小鳥穿越樹叢、爬樹攀岩呢?也許還會被蜜蜂螫?在非洲,糖早已取代蜂蜜成為糖分來源,小鳥因而失業了。

黑喉嚮蜜鴷雖沒有絕種危機,但是生活方式卻受到了波及。在容易取得糖的地區、在城市和鄉村的鄰近地區,以及不再尋找蜂蜜的地方,都不再有剖開蜂巢取蜜的必要性,因此共生行為也面臨了危機。因為有糖的地方,不再需要牠作嚮導,因為再也沒有人跟隨牠了。之後牠在一次巨變倖存下來,卻也漸漸失去了基因連續性。黑喉嚮蜜鴷的共犯現在只剩下蜜獾。突然間,黑喉嚮蜜鴷失去了些什麼,人類與動物的關係間也突然少了某樣東西。

這不是物種滅絕,而是另一種能夠解釋鳥類和人類彼此行為的溝通信息的能力喪失。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取用鳥類世界中的一個例子來解釋這個定義:1920年代時,英國的山雀學會了如何把置放於門前的牛奶瓶打開,學習成果相當優異,山雀也將此能力散播出去,甚至代代相傳。然而,在黑喉嚮蜜鴷身上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黑喉嚮蜜鴷和藍山雀一樣,如果牛奶瓶蓋一直啄不開,就馬上放棄,這樣的行為也因此不再傳遞下去,非洲的嚮蜜鴷也失去了與人類合作的文化基因。

在汪洋大海上的孤島,在小鳥不知道何謂恐懼、何謂逃跑的地方,動物看見人類出現時的反應變成了:閃躲與逃跑,就和其他地方的動物一樣。相反地,人類再也不知道,那些發出尖叫聲、拍動翅膀想要吸引注意的小鳥,是想要和人類合作。傳說故事是這麼說的:出於報復心態,當戰利品被搶走時,黑喉嚮蜜鴷會把採蜜人引到有蛇或是有其他危險動物的地方。然而,這種反抗方式在今日是無效的,就像是在失業潮和約聘制盛行時舉行罷工活動一般。

人類和生物共譜的歷史篇章,在我們居住最久、比其他地方還能夠追溯更多歷史的非洲,劃下了句點。(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