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間 老年人的文化平權

文╱潘襎(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2019.06.12
2053觀看次
字級

文/潘襎(台南市美術館館長)

台灣已經進入高齡社會的同時,也是少子化社會。這意味著台灣面臨勞力、知識生產以及文化傳承的危機。這種危機嚴重牽引著台灣在二十一世紀是否能持續具備競爭力的根本條件。相對於先進國家而言,台灣的危機出現得特別快,人口密度達到全球第十位的同時,老年化與少子化危機卻快速浮現。這種快速浮現的危機,我們政府如何來解決呢?相對於少子化危機的無解,老年化的危機則稍有作為。

教育部為了讓老年人獲得進修的樂趣,鼓勵大學開辦樂齡大學,希望老年人重新再學習,鼓勵社區大學的設置;為了使得長期照護獲得進展,進行長照經費的籌措,所謂「長照2.0十年計畫」,則希望給予更多實質關懷。但是,其實社會許多文化機構可以擔負更多積極角色。

這些年來,在博物館學界逐漸興起所謂文化平權的議題,希望讓更多人獲得博物館、美術館的文化享受的權利,使得更多人得以在參與文化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身心享受。文化建設的目的,向來作為提升一個國家健康人去享受文化的最佳場所,然而卻較難讓老年人、身障者享受文化的權利。

友善設施乃是政府對於公共設施的要求,逐漸地文化平權理念的高漲,各種文化設施是否足以提供給民眾享受文化的機能。尤其是失智、聽障、視障、身障者對於美術館、博物館能否如同一般人來享受呢?對於視障人士而言,觸覺乃是輔助他們享受造形藝術的絕佳入徑,如何使得藝術品得以透過觸覺,讓視障人士得以享受到藝術的樂趣,感受到其內在奧祕,成為許多博物館、美術館思考的要點。因此,透過作品模型的複製,使得視障者得以透過觸覺來觸及到藝術世界。

再者,長期以來藝術治療以前被運用於兒童,透過作品的表現與敘述來了解兒童的心理狀態,這樣的治療也運用於精神疾病上面。老年人呢?中國傳統繪畫有所謂「煙雲供養」的說法,亦即說,透過山水畫的創作得以舒暢精神,更有甚而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只是,其功效如何,卻沒有獲得有效的證實。但是,藝術治療因為所透過的方式是輔助手法,並非藥理治療,因此對於病患的積極意義與價值卻受到忽視。

到底,一座博物館是不是只是傳統觀念上的文化傳播的角色呢?或者還有其他角色可以扮演呢?文化平權標榜的是享受文化的平等權利,對於民眾而言,各種文化設施必須要開始思考少部分人應有享受文化的權利,因此使得老年人得以享受文化的權利,也讓我們思考到文化設施的另一項社會功能。

目前文化平權的理念,往往存在於人員、設施、照護人員的資金挹注,如何透過老年人的文化平權觀念的建立,使得更多老年人能參與更為豐富的社會文化活動,包括義工的社會服務、自我學習的強化,特別是特過藝術來療癒他們的心靈,使與生具有的感官再次獲得刺激,讓老年人的生命獲得積極的意義,應該是老年人享受文化的基本權利。所謂照護不再是照護其衰老或者失智的肉體,更多是積極地去激發其內在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