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現代人研讀佛教經典的心法祕笈(九)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2019.06.02
198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專任教授)

結語

一般人通常都會不自覺地將「深入經藏」想像得太高遠而遙不可及,大家都忘了佛陀說法的本懷,就是要讓大眾了解法義,不論根基利鈍,都能按照自己的程度與需求,找到相應的法門,然後依教奉行。所以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而要以歡喜心、精進心、感恩心,來受持經典,修持佛法,讓自己的身心以及生活都能與法相應,一定可以法喜充滿,智慧增上。

此外,我們也不需要讀完整部大藏經,單獨一部經也可以深入佛法的堂奧,以六祖惠能為例,一部《金剛經》就可以明心見性了。《維摩經》云:「薝蔔林中不嗅餘香,入此室者,唯聞諸佛功德之香。」又經云:「有人入大海浴,已用一切諸河之水。又擣萬種香為丸,若燒一塵具足眾氣。」大家可以好好體會其中的深意。

我們再回到〈三皈依〉文中的第二句「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此中所言的「智慧」是什麼樣的智慧呢?就佛法而言,真正的「智慧」,不僅僅是一種「知識」、「學問」或「理解」而已,而是要加上「行願」,最終內化為一種「圓滿人格」與「境界」。《莊子.大宗師》云 :「且有真人而後有真知。」臨濟禪師上堂開示時所言之「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即是借語於莊子。

莊子所言的「真人」,係指一個人具有純真無染的人格,就佛法而言,則是指一個人已經達到破除「我執」與「法執」的境界。所言的「真知」,係指一個人具有純真無染的知見,就佛法而言,則是指一個人已經達到斷除「見惑」與「思惑」的見地。然而,「真人」與「真知」的修練,並不是在虛空之中,還是要回歸到世俗世間的日常生活當中,即如《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如覓兔角。」

而且大乘佛法菩薩道的修持,不能遠離眾生,而必須深入眾生的世界,如《維摩經》〈佛國品第一〉云:「眾生之類是菩薩佛土。所以者何?菩薩隨所化眾生而取佛土,隨所調伏眾生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入佛智慧而取佛土,隨諸眾生應以何國起菩薩根而取佛土。所以者何?菩薩取於淨國,皆為饒益諸眾生故。」觀世音菩薩的「尋聲救苦」與地藏王菩薩的「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就是菩薩道最終極的典範。

星雲大師提倡的「力行三好」──「作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就是現代人在日常生活當中修學佛法的心法秘笈。「力行三好」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並不是像文字表面那樣簡單,其中還有更深一層的道理與智慧。

做好事:不但要做「好事」,而且要「好好地」做事,認真負責地「把事情做好」。往往「一件好事」會被「做壞」了,事情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做事的人,心態不好、動機不良或方法步驟不對,結果一件「好事」就會被「做壞」了。所以必須要「好好地」將事情「做好」,才能功德圓滿。

說好話:不但要說「好話」,而且要「好好地」說話,把話說得清楚、柔軟、合宜、得體、圓滿。往往「一句好話」會被「說壞」了,話語本身是一句「好話」,但是如果說話的人,姿態高傲、口氣不佳或場合時機不對,結果一句「好話」就被「說壞」了。所以必須要「好好地」將話語「說好」,才能功德圓滿。

存好心:不但要存「好心」,而且要「好好地」存心,不但不能「存心不良」,也不能「虛情假意」,更不能「心懷不軌、居心叵測、包藏禍心」,於內──能慈悲喜捨,將自己的心念照顧好,於外──能善與人同,推己及人,真心誠意對人,將心意盡到。

其實「力行三好」最重要的是,必須深信因果,對自己的「身、口、意」三業負責任,如此就不會做事隨便、胡亂說話、心術不正。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若能時時檢視己身,處處觀照自心,在在體恤他人,透過力行三好將佛法融入個人的三業、六根行持當中,讓三業、六根隨時與佛法相應。如此則煩惱逐漸降伏,身心逐漸輕安,智慧逐漸顯現,心量逐漸開闊,福德逐漸增上,生死逐漸自在。

(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