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37】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 25

星雲大師 |2019.02.12
1412觀看次
字級
由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主辦、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承辦的「好苗子計畫」,2016年於佛光山傳燈樓大師館首次舉辦回山座談會,當時星雲大師勉勵「既是好苗子,將來必定開花結果」。圖為星雲大師與好苗子及家長大合照。圖/慧延

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1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

「一個國家、一個團體有沒有前途,就看他對年輕人是否重視。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年輕的時候就要將基礎打好。」這是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於2005年5月27日,在佛光山傳燈樓大會堂主持「當代問題座談會」時,針對「佛教對『青少年教育』的看法」所做的引言。
星雲大師一生非常重視青年,也一直很關心青年的教育,所以,佛光山開山至今積極辦學,設立大慈育幼院、叢林學院、沙彌學園、普門中學、均頭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西來大學等;更舉辦各種活動,如教師研習營、大專青年佛學夏令營、青年領導人講習會、國際佛教青年會議、國際傑出青年英文禪學營、國際傑出青少年英文禪學營、青少年夏令營等等。
大師強調:「佛教是青年的宗教,不是老人的宗教;是朝氣蓬勃的宗教,不是暮氣沉沉的宗教。」舉凡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青年時成道;玄奘大師二十六歲到印度求法;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二十四歲到黃梅五祖那裡求法,同年開悟成道。
翻開歷代祖師大德傳記,也絕大部分都是十幾、二十幾歲出家學道。所謂「四小不可輕」,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妙慧童女問道、均頭沙彌小小年紀證阿羅漢果、羅睺羅獲得「密行第一」的美譽、小龍女即身成佛等,他們都是青少年時期修行成就的例子。
青年是社會進步的動力,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然而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提高,年齡層也逐漸下降,不禁令人感到憂心。如何幫助青少年成長?大師有獨到的卓見與看法。以下是大師當天的問題座談實況記錄。

【問】隨著人民生活水準提高,青少年擁有零用錢已經是很平常的事,然而有許多青少年卻因此大肆揮霍、貪圖享樂。請問大師,青少年當如何建立對金錢的正確觀念?

【答】說到金錢,我幼年就進入僧團,經過了少年、青年、壯年,一直到了現在老年,感覺到人生在青少年階段不可以擁有金錢,否則容易失落了自己。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成功立業的人,他們在創業之初,日子都過得非常艱苦,如陶淵明先生窮得如詩中所說:「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造夕思雞啼,清晨願鳥遷。」
又好比十二歲就在鞋油工廠當童工的狄更斯,在學習的熱誠推動下,成為享譽世界的大作家;早年家貧如洗的李嘉誠先生,經過不懈的努力,日後成為香港首富;台灣統一企業集團榮譽董事長吳修齊先生,憑著勤儉奮發的精神,打造衣食住行的企業傳奇,都是白手起家的例子。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佛教的修行雖然不以苦行為重,但是就以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為例,如果沒有經過六年雪山苦行,沒有經過多年的瞑目苦思,又怎能證悟成佛呢?
就如佛教歷代的祖師大德,哪一個不是歷經千辛萬苦、千錘百鍊而成就道業的呢?又好比世界著名人物,如失明、癱瘓的奧斯特洛夫斯基(Ostrovsky, Aleksandr Nikolayevich),完成不朽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天生失去雙腿的約翰‧庫緹斯(John Coutis),後來為國際知名的激勵大師。所以,青少年應該勇於接受嚴格的教育,在苦行裡才能促進成長,反之,一個人若沉浸在金錢堆裡,好比紈絝子弟,整日遊手好閒,怎麼會成功?
現在許多有為的富家子弟,雖然家庭生活富裕,但是他放棄了優裕的、被保護的生活,選擇走入群眾、走入民間,甚至從苦工、學徒做起,才會有成功的機會。
如美國三一冰淇淋少東約翰‧羅賓斯(John Robins),因為所學的知識告訴他,奶、蛋、魚、肉對身體有害,而毅然放棄接掌冰淇淋公司,並與幾位有心的醫生共同宣導素食;出身南台灣望族,現任「紐約國際管理顧問公司」總經理的陳文敏小姐,在取得紐約大學學位後,應徵進入美國一家大飯店,從洗廁所等基層工作做起,以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的能力。

金錢不代表一切

金錢不代表一切。有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萬能」,這倒也不一定,和金錢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還有很多,好比有錢買得到物質,買不到智慧;有錢買得到醫藥,買不到健康;有錢買得到華美的衣服,買不到氣質;有錢買得到書籍,卻買不到品德。所以,青少年的時候,要能廣結善緣、勤勞發心、奮鬥苦幹、讀書求智慧、養成良好的人格道德,這都比金錢來得更重要。
一個人的人格道德不是用有錢、沒錢,有權、無權來衡量的。過去有的帝王將相雖然有權有勢,但是沒有道德人格,以至於罵名千古。如將某個人比喻為商朝紂王或周朝幽王、厲王,他一定很生氣,因為暴虐無道的君王,人們恥為與之同類;反倒是被比喻為窮苦潦倒卻憂道不憂貧的伯夷、叔齊,人們會感到很歡喜。
解決世間上的問題不一定要靠金錢,憑著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意志力就能解決。人生的成功來自於眾多的因緣,不能只向錢看,尤其現在的年輕人,如果天天看到的、想到的都是錢,那麼內心的世界就太渺小了,不僅沒有遠大的眼光,精神力氣也因為金錢的誘惑而減弱,所以,年輕的大家不要只顧想錢。
「不要想錢」這句話,大家聽了可能不大認同,以為有錢就可以呼風喚雨,要什麼有什麼,但是卻沒想到「要什麼有什麼」的結果,就是要不到未來了。
一個人沒有錢沒關係,只要有志氣、有慈悲、有智慧、肯讀書、肯向上,何患沒有未來呢?因此,人千萬不要給金錢收買,不要給金錢左右,不要把金錢看得太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未來的人緣、事業、健康、名譽才是最重要。好比一個人有錢而沒有人緣,勢單力薄,難以成事;一個人有錢而名譽敗壞,人格受損,也不會成功。
我幼年時在叢林的生活很貧苦,常常是一封信寫好了,卻隔了好幾年沒有寄出去,因為買不起郵票;風雪交加的冬天,也沒有棉襖取暖;鞋底破了,用厚紙板墊起來;襪子破了,用紙糊一下。所以養成我現在有也好、無也好的隨緣性格。因為沒有錢,也養成我「不買」的習慣。
其實,不買就是富有,為什麼要買?就是因為不足、缺少才要買。即使擁有萬貫家財,心不能滿足,還是窮人一個;就是貧無立錐之地,心中能擁有三千大千世界,也是富人。
所以,青少年除了對金錢要有正確的認識以外,心中要有國家社會、團體大眾,才是真正富有的人;年輕人應當志在十方,何必用金錢來框住自己?
(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