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歲月台灣系列(7)山鄉歲月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18.03.09
2648觀看次
字級
泰雅族婦女的織布:泰雅族部落家族展示傳統織布,婦女們從事織布和染色工作,圖樣和色彩具有獨特的少數民族風味,過去為自用,中橫開通後逐漸開發為觀光與商業販賣。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示範使用傳統弓箭:中部山區原住民部落,一名長者使用傳統弓箭,示範瞄準射箭的技巧。山區原住民主要依賴耕種和狩獵,獵物以山豬、鹿、羌為主,即使進入現代社會,狩獵的傳統依然局部保留。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中部高山的伐木業:中台灣的伐木場作業情形。中央山脈主峰附近屬寒帶區,包含多處茂密的原始森林。日據時代曾建阿里山小火車以搬運砍伐的紅檜木,中橫開通後,伐木事業隨之進入中部高山,後又在保護森林的政策下,逐步限制。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橫貫公路開通的第一年:花蓮天祥的橫貫公路, 一名原住民老婦人背著木材踽踽獨行。橫貫公路 穿越中台灣的高山,將許多隔離深山的原住民社 群與平地的世界連接起來,對原住民社會產生了 很大衝擊。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鮮豔的觀光風格:南部山區兩位美麗的原住民姑 娘,髮飾和穿著極為華麗鮮豔。儘管風格屬於原 住民,不過在觀光化的需求下,往往有超過傳統 的新設計。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儘管台灣是一座島嶼,但山地卻占了島上面積的三分之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貫穿南北的中央山脈,其餘支脈延伸到東西兩側。這意味著,住在台灣任何一個地方,走沒多遠就可以走到山腳下,有時在市區中央位置就有山坡,像高雄市的壽山,可以眺望鬧區和港灣。

簡言之,有關山岳的種種占據了人們生活體驗相當大的比例,從小到大,常說「去爬山!」、「到山上去玩!」這種遊覽的經歷,包括了走進山林裡,湍急的溪水由高處沖下,水邊布滿了白石頭;再往上走,則是高聳的冷杉林,環繞山頂的雲海,冷冽清新的空氣蓋不住遊山的熱情與興奮。山裡也有許多寺廟和大佛的石像,周邊為美麗的園區,遊山順便也可上香祈福。

因此,從南到北,像是太平山、陽明山、大雪山、玉山、合歡山、阿里山、大霸尖山等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山岳,伴隨著許多人快樂地遊玩,不管是跟父母、同學、男女朋友,或是帶著自己的兒女,總是能盡情享受山岳所帶來的無窮快樂。

住在台灣的薛培德牧師自然也有同樣的經歷,他留下了美麗山峰以及山居生活的諸多影像。首先,他自己就住在陽明山上,足跡自然步入了周邊大屯山山麓,小油坑岩石上噴出的硫磺蒸氣、高大的芒草,都是今天台北人所熟悉的景觀,在薛牧師半世紀前照片上看到,格外親切。

此外,中部橫貫公路通車的當年,薛培德與救濟會一行同仁,就有幸造訪;他們幾乎是第一批自己開車上中橫的民間訪客,不是為了賑濟,而是為了勘查了解。

薛牧師捕捉了中橫沿線美麗的風光,他在照片裡藏著與所有人一樣的驚歎聲:「台灣的山實在太美了!」美到難以言傳,只能由當事人自己前來體驗。

在薛牧師登山的時候,南投山區的原住民部落尚未發展出現代的觀光事業,今日視為國寶的紋面婦女,當時四處可見。婦女們友善的笑顏中有幾許愁容,艱苦的物質生活仍是無可逃避的現實問題。她們仍穿戴著傳統的服飾、頭巾、藤簍、綁腿、銅鈴等,堅守著固有的美感;至於男人們,則與過去一樣,拿著武器外出狩獵,展現與大自然拚搏的勇武,同時也維持家人的生計。

薛牧師在中橫看見了原住民部落中的泰雅族和布農族人,在花蓮、台東山區則是看見了阿美族人,他們豐富多彩的服飾與傳統的狩獵生活,都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

薛培德牧師對生活型態的關注,也及於其他山區的漢人村落。他拍攝了客家婦女採茶活動,也全程跟隨著山裡一列出殯的隊伍,做了生動的影像記錄。就跟大海邊的種種場景一樣,薛牧師所紀錄的台灣的山鄉景色,注入了許多人文的情感,呈現了永恆歲月的力量。那些山樹、樹影、人影實際上都早已化成了台灣的心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