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樹(中國文化大學講座教授)
自勞基法強行修正通過一例一休制以來,爭議不斷。最近幾天除南投、花蓮兩縣長大聲疾呼窒礙難行,甚至表示若不修法,如只是糾舉,只要不會抓去關,不惜帶頭違法;此外,不論藍綠包括雙北至少十一縣市首長也都呼籲,宜盡快修法、延緩實施、放寬執行或宜在施行細則或行政規章中,給予較彈性之規定或解釋。否則,真的很難執行或執行不下去,各行各業也將受到嚴重打擊。
這些呼籲聽在中央部會以上首長耳裡,應非無動於衷,但可能是認為這應該只是陣痛期;或考量既是強行通過,不論後果為何?總要撐過去;如縣市首長敢帶頭違法,請監察院查辦,期能嚇阻蔓延。
但衡諸現實,此種做法,除非地方首長是刻意杯葛,中央如未能體察民意,也未深入評估其短中長期帶來之影響,即一昧堅持,並對地方首長威嚇,應非妥善解決之道。
一例一休制度之導入,應是執政者基於勞工利益或意識形態,想訂出對勞工較為有利之休假或加班制度。但可能是求好心切,何以通過前後會有這麼多抗爭與反彈?連勞工團體也不例外。主要是任何政策之推動,如不符合中道,不能契合當前因緣情境,即使良法美意,也可能利未現而弊先見;若不善加調整及修正,勞資雙方玉石俱焚,國家經濟、產業發展與人民就業,可能同受其害。
當前我國正蒙受政經劇變階段,兩岸關係走向未明、兩岸觀光旅遊退潮、美國川普總統上任後,批示不再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未來大陸在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可能都會扮演重要角色,加上一帶一路如火如荼進行,我國均難以置喙。
美國保護主義興起、英國脫歐、東南亞國協結盟範疇加大,因大陸因素,我國也難加入。我國以外貿、觀光為導向,產業前景難以預測;在推動一例一休之際,全不考量外在衝擊及內部適應狀況,執意不修正不放寬,其最後是否傷到國民全體?必須深思。
首先,法律制訂是社會科學產物,任何法規之修正或推動,都有其時空性。
時空不對,想強行推動或如執意不改,其結果將適得其反;有時反而揠苗助長,損及全部秋收。
我們如對中南美洲多數邦交國深加了解,應約略可知。該等國家經濟發展趕不上社會福利與勞工保護,整體經濟發展被困住,多數必須依賴中美洲開發銀行及世界銀行協助脫貧,我們是否要步其後塵?
其次,法規訂定位階,也宜保留彈性給民間,才能促成勞資雙方為生命共同體,主管部會如硬是以天下為己任,全用法規硬綁,整個經濟活動也會窒息,不可不慎。
從中道來看,任何法規制度之制定或修正,主其事者必須無私無我、光明正大、自利利他地客觀完整評估其可能衝擊或影響,以悲智雙運為主軸,以互利共贏為目標。
在法規修正及制訂前,必須做好評估及準備,唯如事前確有考慮不周,或有窒礙難行,也確有損及國家未來發展根本者,則不能不聞不問,也不能一意孤行,以免自損損他、不利國家、政黨本身及全國人民。
最後仍須提醒及共勉的是,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政府制定及修正或推動法規制度,必須傾聽人民真正心聲、客觀超然評估衝擊,再做妥善因應,且必要時仍宜適時調整或修正。
我們期待執政黨主其事者,能回歸中道,保持開放胸襟,不過於執著,且能多方傾聽、審慎評估,時時刻刻以人民想法及大多數人民利益為念,雖不能輕易改變,也不能過度執著,宜保持客觀態度,配合因緣情境,時時做好規畫與必要調整,並落實執行;必要時也要不惜調整意識形態或政策執著,以免拖累國家及人民未來福祉。則國家幸甚!人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