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進廚房煮飯 失智嬤病情加重

 |2016.09.21
3326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八十歲的失智阿嬤原本擅長料理,煮著一桌好菜顧家人健康,但生病後煮飯會不小心受傷、忘記關瓦斯,家人請了外籍看護幫忙料理三餐和生活起居,阿嬤卻逐漸失去笑容、不想說話甚至整天待在家,症狀退化更嚴重了。

替家人做飯是阿嬤快樂生活的來源,但生病後卻被剝奪了。兩年後,兒子停聘看護,由家人輪流陪著阿嬤進廚房,重新用鍋碗瓢盆料理餐點,阿嬤又重新露出笑容,也因此感到滿足。

七十歲的老榮民爺爺得了中度失智症,家務大小事多交給外籍雇傭打理,因為更換新雇傭,爺爺重新適應的這段時間,情緒出現莫大變化,不僅活動力下降、失去笑容、不肯吃飯,症狀愈來愈嚴重,最後只能送到安養中心。

昨日出版《失智就是這麼一回事》新書的台安醫院神經內科主任林冠宏說,不同類型失智照護不同,但許多家屬的觀念,當病人出現妄想、遊走、重複等行為症狀後,會讓生病的長者足不出戶,認為能降低危險或請外籍看護幫忙照料、送到安養機構等,但照顧的太周全,由家人或看護一手包辦家務,減少病人自己做的機會,反而會加重失智退化的程度。

林冠宏說,門診經驗幾乎九成患者家庭會聘請外籍看護,擔起許多家務職責,但這會剝奪病人自主生活的能力,最愛的家人可能會退出主要照顧者角色,且外籍看護語言不通、生活習慣未適應,可能產生磨擦,不少病人病情急轉直下。

「家人參與是關鍵。」林冠宏說,看護頂多擔任「預防」角色,陪伴病人看診、走路防跌倒,但原本病人會做的事應大膽讓他們做,如簡單的煮飯由家人陪伴、看護在旁輔助,因病人還是想跟家人在一起。

家屬陪伴 延緩失智階段

不過,許多前來就診的病人都已中、重度失智,林冠宏認為,加強社區失智症篩檢能及早找出患者,無奈目前並不普及;長庚醫院失智症中心主任徐文俊則說,確診為失憶型輕度認知障礙的患者中,每年會有百分之十到十五的人成為失智症,若有家屬陪伴,作好健腦、護腦工作,臨床有患者延緩六到七年後才進入失智階段。

但台灣的失智專責服務機構一百六十四處,需加強失智防治的極輕度患者卻有九萬八千多人,針對極輕度患者的服務量能不足,醫院與社區連線的照護網絡也不夠完善。

衛福部護理及健康照護司蔡淑鳳說,目前各級醫院能提供轉介,但沒有強制性,預計年底會推出標準作業程序,而長照2.0規畫民眾可透過長照管理中心,轉介接觸到所需資源,未來也將積極邀請各界討論醫院端與長照管理中心間,如何落實資訊同步。

失智十大警訊

1>近期記憶喪失影響工作技能

2>難完成熟悉的家務,物品擺放錯亂

3>語言表達有問題,無法說出確切名詞

4>對時間或地方的概念變差,易迷路或走失

5>判斷力變差、警覺性降低

6>抽象思考能力降低,無法思考複雜事務

7>行為情緒出現改變,個性急遽改變

8>喪失活動力及對事物失去興趣

資料來源╱台安醫院個管師簡均穎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