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滿5周年 安倍:不能沒核電

 |2016.03.11
1907觀看次
字級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損毀建築物。圖/資料照片
受到三一一大震海嘯重創,岩手縣宮古市田老居民往高處遷,政府助削山整地成「三王團地」,是縣內面積最大高處區。一般住戶有一百六十一戶,災害公營住宅七十一戶。 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雖然三一一東日本大地震已經屆滿五周年,但是還有高達四萬災民在外縣市顛沛流離,當地災民都覺得海嘯、地震造成核電廠事故的複合災害影響很大,根本沒有「復興」的實際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天在記者會上,宣示東北地區拚觀光,今年為「東北復興元年」;被問及高濱核電廠遭假處分中止運轉,他說日本資源貧乏「不能沒核電」,推動重啟核電方針不變。他說,「當然,對核電的依賴程度要盡可能減低。以安全至上,最重要的是重拾民眾信任。」

安倍表示,擁有高度獨立性的原子力規制委員會從科學、技術角度審查,對於能通過全世界最嚴格新基準的核電廠,日本政府一貫方針是尊重他們的判斷,獲得當地居民同意後推動重啟核電廠。

日本《朝日新聞》最新民調發現,高達三成八的災民覺得「回不去了」,過半數的人覺得還要再花十年以上才能重建完成,多數人直指因為核電廠爆炸才會造成復興延遲,所以三一一對日本人來說,又是重新檢討廢核的時機。許多災民未能脫離物質困窘的生活,心理狀態也不佳,據日本媒體調查,至今還有一成四以上的人感到不安。

4萬福島人 顛沛流離外縣市

日本外務省透過日本交流協會,昨天首度邀請台灣媒體前進福島,參加三一一祈福儀式、音樂會,今天又將參訪除染後的災區復興。日方保證福島縣去年九月後已經全部除染,輻射線影響甚低,但日本社會氣氛卻非如此樂觀。

《朝日新聞》、《每日新聞》、NHK等媒體,天天都有災後五周年檢討報導,日本國會附近街道,也仍拉起許多「脫原發」等廢核布條。

根據日方統計,截至今年一月,福島縣民仍有四萬多人在外縣市顛沛流離,且有一成的難民沒有決定未來的居所,其中位於核電廠二十公里外的楢葉町關閉四年半,去年九月解禁允許居民重返家園,但多年關閉使得建築物像廢墟,許多居民遷回意願不高,對當地生活機能感到躊躇。

日本知名藝人櫻井翔主持的新聞節目NEWS ZERO也前往楢葉町訪問,櫻井翔在節目中感嘆,雖然經過五年除汙終於解禁,但這個城市可能已經消失,讓人深刻體會到,災後復原之路相當漫長。

災區建物復興以外,福島縣民賴以為生的農林水產,修復情況也不佳。農地只有三成三修復完,只有六成農民恢復生產;四成的漁民恢復工作。連海外觀光客也持續負成長,導致當地生計困頓,造成災民面臨長期的窮困生活。

核廠幅射高 機器人都短路

尤其不少家庭因為地震,造成家破人亡,導致單親家庭變多,有單親媽媽打多份零工,薪水也只有丈夫活著時的三分之一,得辛苦支撐家計。目前還在接受災後就學援助的學生人數仍超過一萬三千人,比起地震當時僅減少四成,顯示經濟的困頓尚未解除。地震後產生的這些「新生低收入戶」,如何支援這些家庭、孩子繼續升學也成為日本迫切的課題。

另外前往日本福島核子反應爐尋找高放射性燃料的機器人,一旦接近反應爐,就遭到輻射破壞「短路」,而為了防止地下水受汙染,在受損核電廠周圍築的地下「冰牆」尚未完工。

路透報導,日本當局還不知道該如何處置存放在核電廠附近、數量日益增加的高度放射性汙水槽。

現在福島核電廠輻射強度仍很高,證實不可能進入內部尋找並清除有高度危險的溶解燃料棒。東電核電廠退役負責人增田直宏說:「要進入核電廠內部難度非常高。輻射是最大的障礙。」溶解的燃料棒滲透反應爐中的圍阻艙,也沒有人知道下落。

日本311大地震大事紀發生時間 ▲2011年3月11日,日本時間下午2時46分18秒

地震規模 ▲9.0

地震深度 ▲24公里

震央 ▲宮城縣仙台市東方70公里附近的太平洋海域

最大震度 ▲7

海嘯 ▲9.3公尺以上,最高達40.5公尺

餘震 ▲9775

傷亡 ▲死亡19335人、失蹤2600人、受傷6219人

災害 ▲大海嘯、福島第一核電廠爐心融解、輻射外洩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