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女盧健英 在港樂說台灣故事

郭士榛 |2014.11.17
3103觀看次
字級
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盧健英。 圖/光華中心提供

【記者郭士榛專題報導】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還記得去年甫接任文化部駐港機構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盧健英,在匆忙時間內推出「台灣月」活動,當台灣表演團隊成功完成十場戶外演出,感動落淚的情景還歷歷在目。今年十一月,又要推出第九屆「台灣月」,今年的主題是「故事‧台灣」,盧健英表示,在她的概念中,「台灣月」的主要任務,是在展現台灣的人文精神和人情味。

首與官方合作

創下數個第一

愈來愈喜歡香港的盧健英,今年「台灣月」活動創下數個第一,她第一次在「台灣月」辦「展覽」、第一次離開香港主流地,到偏遠地區辦多場活動、第一次邀請三位在台灣發展有成的香港人,包括台北故事館董事長陳國慈、故宮院長馮明珠、北市國團長鍾耀光在香港演講。甚至首次與香港官方合作。盧健英說,隨著台港交往更加頻繁,今年的「台灣月」進入新里程。

過去八屆的「台灣月」只是單方面的呈現台灣表演活動,戶外演出展現台灣常民生活習慣。盧健英決定,第九屆「台灣月」要以「故事」為主題,分享台灣近年來政府和民間保存文化資產及珍惜民間技藝的成效,再加入一些香港元素,部分活動由台港文化人合作演出,達到文化交流。

「台灣推行社區營造已二十年,而在香港也有成立十多年的西營盤長春社文物保存機構,很早就開始做古蹟活化和環保工作。」讓盧健英想到台北迪化街的「大稻程」,她深覺台灣和香港是可以對話。

大稻程+西營盤

傾訴西城故事

盧健英決定讓「大稻程」和「西營盤」用音樂述說他們的「西城故事」,邀請台灣「神秘失控人聲樂團」等團隊與香港的「Set Tone Man」團隊,在港島老城區西營盤一起舉行戶外音樂會。並連接老街公共空間舉辦正街飯檯的創意設計,兩項活動連結吸引近二千民眾參與,帶給老街無限活力。「把音樂帶進老社區,把思考帶進空間裡,老城也有青春。」

今年正是台北建城一百三十周年,盧健英首度邀請「台北故事館」以策展方式,藉由三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進駐香港古蹟建物,文物探知館內展覽,「重新凝視舊城區,可以看見都市新願景,讓老房子重新活在當代人的記憶與生命之中,可與現在的香港交流。」

「一個月六十六場活動,包含台港兩地合作。」盧健英說,「台灣月」本是個櫥窗、平台,整合台灣的零星資源,發揮效用。談起這一個月的活動,盧健英津津樂道,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工作營。

盧健英介紹,三年前雲門舞蹈教室和香港東華福利機構合作「敢動計畫」,今年盧健英整合資源將其擴大,除雲門教室外,另邀朱宗慶打擊樂團2、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人聲樂集、國光劇團一起工作。盧健英表示,朱團2和志蓮淨苑合作,指導老師和學生擊樂樂趣,結果連自閉孩子都踴躍上台演出,感動了住持和校長,已有長期合作意願。

從媒體轉戰政務官,盧健英笑說自己仍是「民女」,「跟當記者的工作很像,媒體人就是把一件事情用容易的方式說給讀者聽;我現在的角色,就是將台灣的故事說出來,讓香港人理解。」

小檔案

盧健英

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英國城市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藝術評論組肄業。為台灣重要舞蹈及表演藝術生態評論者,曾任《中時晚報》藝文生活中心副主任,後為舞蹈及表演藝術評論家,曾任《PAR表演藝術》雜誌總編輯、台北市文化局研究師等工作;亦投入節目製作與策展,擔任台北國際藝術村主任等專職。合作團隊包括雲門舞集、心心南管樂坊等;與編舞家何曉玫策畫「鈕扣計畫」,鼓勵海外舞蹈人才回流扎根。深耕表演藝術領域20餘年,工作層面包括藝術行政、文化交流與節目製作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