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白化浩劫 核三出水口解題

 |2014.09.14
11010觀看次
字級
台電核三廠進水口水域因是管制區,珊瑚礁魚的數量和種類居墾丁海域之冠。圖/潘欣中
珊瑚研究學者在台電核三廠出口水發現,尖枝列孔等珊瑚在高溫差環境下,因應惡劣環境演化出的生存機制。圖/潘欣中

【本報屏東訊】台電核三廠出水口排放熱廢水的「人造高溫」,被指是當地海域珊瑚白化的「殺手」;長期研究墾丁珊瑚的台大教授戴昌鳳和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昨天說,發現部分珊瑚演化出適應溫差變化的耐受力,是世界最佳的「海洋暖化前哨實驗站」。

核三廠出水口在民國七十六年、八十五年和九十六年,發生三次嚴重的珊瑚白化,外界紛紛將矛頭指向出水口的「人造高溫」;戴昌鳳說,出水口水溫平均高出二度,確實是部分珊瑚白化的原因之一,但對珊瑚研究更重要的,是發現部分珊瑚已演化出適應高溫差環境的機制,在對珊瑚白化束手無策之際 ,全球珊瑚學者都視為重大發現。

戴昌鳳在台電核三廠進出口水進行長達十一年的珊瑚監測調查發現,珊瑚對環境很敏感,主要分布在熱帶南北緯三十度以內淺海,造成珊瑚白化的原因,包括海水暖化、酸化、人為開發、水質汙染、颱風等,墾丁南灣海域有因汐潮引發的湧升流,海水溫度在短時間內變動高達攝氏十度,墾丁珊瑚對溫度變化已有獨特適應能力。

他表示,核三廠出口水的水溫比周邊要高出二至三度,長期監測發現,部分珊瑚會因水溫升高白化,但有部分珊瑚如葉片形珊瑚、尖枝列孔珊瑚、細枝鹿角珊瑚,生殖時間卻能適應驟變的水溫,對溫差的耐受力,超過世界其他地區珊瑚,顯示已演化出一套因應惡劣環境的生存機制。

尖枝列孔珊瑚及細枝鹿角珊瑚也廣泛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牠們在八至十度的劇烈變動溫度中,幼體在光合作用等生理反應表現佳,在抗海水酸化反應的表現亦佳;此一因應環境變動的演化可能歷時數萬年,是珊瑚研究重大發現,如能解開生存機制的秘密,可為陷入氣候暖化危機的珊瑚找到生路。

他說,全球暖化,世界各地珊瑚均面臨白化或死亡浩劫,各國也在進行「搶救珊瑚大作戰」,在核三廠出水口發現演化出適應溫差機制的珊瑚種,抗酸化實驗也有初步成果,讓人振奮,有人抨擊出水口是珊瑚「殺手」,他卻認為是為珊瑚找生路的最佳前哨實驗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