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類數位典藏 聽魚兒說話

 |2011.12.08
2807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魚兒竟然也會說話,中研院推出「魚樂e世代─台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並舉辦特展,首次以3D水底攝影機及海底監視器二十四小時實況,拍攝及電腦動畫維妙維肖呈現海底實境,透過特展民眾可近距離接觸各式各樣罕見魚類。

「魚樂e世代」數位典藏計畫涵蓋台灣魚類的生態和文化,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邵廣昭表示,台灣土地面積只占地球的百分之零點零二五,卻已記錄到近三千一百種魚類,高達全球的十分之一以上,形容台灣為「魚類寶島」、「魚類王國」也不為過。

展覽會場利用多媒體資訊民眾可以透過3D技術、全天候海底實境錄影及電腦動畫,彷彿置身海底,和魚兒來場互動式的第一類接觸,了解魚類不為人知的秘密。

邵廣昭表示,想聽哪一種魚的叫聲,點進去就能聽見魚的叫聲,或是魚的金氏紀錄。而「爭福實境」就是拿著魚的卡片在電腦前鏡頭秀一下,魚就會游出來。

主持數位典藏計畫的中研院院士陳永發表示,中研院投入數位典藏計畫十年來,將院內各研究所蒐藏的特色原始典藏品數位化、網路化,期能達到學術資源共享、改善終身學習環境、保存文化資產等目標。目前已有一百多萬筆資料數位化,收錄在近一百五十個網站中,民眾可以隨時隨地上網使用。

目前已完成數位典藏的內容,包括考古發掘遺物、照片、記錄與檔案;有青銅器拓片之美、佛教造像碑、甲骨文拓片、遼金元歷史文化、善本古籍、西南少數民族、內閣大庫檔案;台灣特有的綠島迷你貝類、台灣本土植物形態、生育環境、分布及研究;台灣珍貴史料以及台灣本土魚類。

陳永發說,透過這個虛擬展覽館及虛擬博物館,未來除了教育及學術機構外,社會大眾也可隨時隨地利用這些無價知識,充實自己;希望透過「魚樂e世代—台灣本土魚類之數位典藏計畫」,喚起國人對維護海洋資源的重視,達到知魚、愛魚及護魚的目的,為魚類創造一個開心的生存空間。

魚類特展即日起到明年四月三十日在中研院人文社會科學館二樓開展。也可上「台灣魚類資料庫」(http://fishdb.sinica.edu.tw)查詢及閱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