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瘋種電 考驗美感保存

 |2024.04.14
123觀看次
字級
隱形太陽能板 義大利公司Dyaqua製造「隱形太陽能板」,讓古蹟及歷史建築也能成為減碳資產。圖/取自Dyaqua
英國劍橋國王學院教堂。圖/取自《紐約時報》
保祿六世觀眾廳屋頂。圖/取自BSW Solar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為了因應氣候危機,歐洲各地的古蹟開始裝上太陽能板,美感是否受衝擊成為議論話題。以英國為例,繼梵蒂岡、龐貝古城等之後,約克市議會去年通過一項提案,批准在約克大教堂(York Minster)裝上199片太陽能板,預計每年可產生7.5萬度綠電,並搭配儲能設施,為教堂夜間服務供電,宣告這座知名世界遺產加入能源轉型行列。

約克大教堂並不是第一座安裝太陽能板的文化遺產。2023年底,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禮拜堂(King's College Chapel)宣布架設超過438片的屋頂太陽能板,預計1年可供國王學院5.5%的電力。

一級保護教堂 也拚綠色轉型 

這座在1441年由英國國王亨利六世建造的教堂,被認為是英國晚期哥德式建築的典範,也是英國的一級保護建築,每年年末舉行的平安夜頌歌儀式,至今仍會透過轉播傳送至家家戶戶。因此興建屋頂太陽能的計畫,招致規畫委員、英格蘭歷史遺產保護局(Historic England)批評。

英格蘭歷史遺產保護局認為,高反射性的太陽能板會犧牲教堂的美感,兩者外觀並不和諧;也有議會委員表示,太陽能板會逐步破壞這座建築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然而教堂院長車瑞(Stephen Cherry)認為,以看待氣候危機的角度,裝設太陽能板的利大於弊,甚至形容「這是將過去傳統形式與人類未來相結合的絕佳機會」。

隱形太陽能板 普獲多國採用

在這樣的爭議下,仍有許多人努力尋找文化保存與氣候行動之間的平衡點。義大利每年有350萬名遊客到訪的歷史遺跡龐貝古城,就在屋頂裝設「隱形太陽能板」(invisible solar panels)。

龐貝考古公園使用的隱形太陽能板,由義大利公司Dyaqua製造,可設計成石材、木材、混凝土或磚塊等外觀,並隱身在屋頂、牆壁甚至地板上。龐貝考古公園主任祖赫特里格爾(Gabriel Zuchtriegel)說:「它們看起來與羅馬人使用的赤土磚一模一樣,但它們產生的電力可以幫助我們照亮壁畫。」

這項隱形太陽能板的創新技術已受多個歐洲國家青睞,已進一步被安裝在羅馬當代藝術博物館Maxxi、以古城聞名的葡萄牙埃武拉(Évora),以及荷蘭阿爾克馬爾(Alkmaar)等地的歷史建築,不僅不影響文化遺產古色古香的外觀,還兼具文化保存與綠能永續。

Dyaqua表示,產品分為木材、板岩瓦、混凝土磚、石頭或屋頂瓦樣等,每塊面板都具有極強的防衝擊或壓縮保護能力;不需要將文化遺址、古蹟及歷史建築視為障礙,它們也是能減碳的資產。

此外,梵蒂岡自2008年以來就一直領先於太陽能發電。保祿六世觀眾廳的屋頂安裝太陽能板,每年產生30萬千瓦時的電力,可為100個家庭供電。

我國方面,逾140年歷史的屏東縣恆春古城,也曾因南門城樓出現兩大塊太陽能板,遠看及拍照相當礙眼,引發民眾質疑施工單位破壞古蹟,屏縣府文化處澄清,太陽能作為點亮設施供電之用,並非固定在城樓上,不會破壞古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