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世界上最知名瓷器大維德──元朝青花瓷瓶,流浪到英國

文/王文靜 |2024.04.10
294觀看次
字級
歐洲的老件青花瓷 圖/王文靜
大維德花瓶,證明元朝就有青花瓷。圖/維基百科
花瓶上文字,揭露元朝青花瓷的身分。圖/維基百科

文/王文靜

元朝末年,一位江西人叫張文進,捐了一對有象鼻的青花瓷給寺廟。花瓶有八種精采主題的圖案:蕉葉,纏枝蓮與牡丹,海濤等,還有展翅的龍鳳一兇一溫,囊括當代青花瓷的所有紋飾。

張文進沒想到,這對花瓶會歷經五個政權移轉仍在,「長壽」六百七十三歲。一百年前,甚至飄洋過海到了英國,一個他在世時都沒聽過的國度。是啊,遙想封閉年代,人們從來不知道中國以外還有更大的世界。這一對六十八公分高的花瓶流浪到英國之後,變成「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它叫──「大維德花瓶(David Vases)」。

這一對元朝花瓶怎麼流浪到英國?怎蛻變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

大維德(Sir Percival David)是在印度出生的英國爵士,家裡從商,從鴉片買賣到銀行。他躬逢中國藏品的千載難逢時機:溥儀皇帝被趕出紫禁城,大批珍貴藏品被太監趁亂盜出。年輕的大維德就是在此時多次來到中國,從各方買到包括宋代汝窯瓷器、明朝成化鬥彩雞缸杯、清宮琺瑯彩瓷,年分跨越十至十八世紀。從此,他成為兩岸故宮博物院以外最大的瓷器藏家。譬如,世界已無多的汝窯瓷器,他就有十二件。

成為西方收藏中國陶瓷的第一人,靠的不只是財富,更是鑑賞力。大維德的中文造詣高到不只能閱讀古文,而且能翻譯。他很有系統地研究中國瓷器,特別是官窯燒製,考證每件器物的流傳過程。有一部影響他很深的明代著作曹昭的《格古要論》。它是明代存世最早的一部專門論述文物源流、品級優劣、真偽的書,有三卷十三論,就是他執筆翻譯為英文。

這對有象鼻的青花瓷是如何成為大維德花瓶?

一九二○年代,古玩商吳賚熙準備出售一對罕見的青花象鼻瓶來到北京琉璃廠,但主流鑑識家認為是贗品,沒看上。沒被看好下,其一輾轉到大維德爵士手上;幾年後,獨具慧眼的大維德在蘇富比拍下另一隻,這一對「元朝兄弟」流浪到英國後,團圓了。

故事,還有後續。

這對青花象鼻瓶,最珍貴的是在瓶頸的五行字:「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里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捨香爐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這揭露第一位主人的名字張文進、出自江西景德鎮附近、產於元朝末年,也就是西元一三五一年。

但元朝豈有青花瓷,青花瓷始於明朝才對?這對青花瓷到英國,掀起巨大討論。一九三○年代前,世人是沒有元代瓷器概念,騎馬打仗的蒙古人時代怎可能會與青花瓷有連結。

大英博物館學者霍布遜(R.L.Hobson)的研究《明以前的青花瓷》,開啟革命第一槍。美國佛利爾藝術館的中國古陶瓷學者波普博士 (Dr . J .A . Pope)先後兩篇研究《十四世紀青花瓷器:伊斯坦布耳托布卡比宮所藏一組中國瓷器》與《阿爾德比神廟收藏的中國瓷器》,以大維德這對大瓶為標準器,對照土耳其和伊朗等博物館的收藏,找到七十四件風格相同的青花瓷,將所有具有象鼻瓶風格的青花瓷定為十四世紀青花瓷。這是重大顛覆,將青花瓷器的鼎盛提前一個朝代。

大維德花瓶因對元代青花瓷研究的重要意義,而被西方學者稱為「世界上最知名的瓷器」,也入列英國BBC評選的「一○○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沒有子嗣的大維德爵士過世後,大維德花瓶再度易手,如今被大英博物館收入在第95號展廳,永久展出。不只它,大維德所收藏的一千六百七十一件中國皇家瓷器都納入大英博物館。

大維德爵士,也來過台灣。他辭世超過半個世紀,人們還記得他。西方幾乎再無第二人,能以一人之力媲美兩座故宮,能將財富轉換成品味與鑑賞力,轉化成文化影響力。下次到大英博物館,必須留時間看看第95號展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