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風徐行】菸草和鬼稻的奇遇

文/劉克襄 |2024.02.06
286觀看次
字級

文/劉克襄

東部長濱的隱蔽鄉間,有間海岸阿美族開設的小酒館。我和友人走訪那兒,主要是想體驗當地啤酒。如今各地都有人擷取地方物產,精采地多樣釀造。

那天黃昏,老板凱莉還端出了自種自釀的糯米酒,請我品嘗。糯米酒的釀造,完全遵循古法。酒麴發酵的配料,來自她母親──Ina的傳授。

昔時老人家曾經栽作的蔬果,還有食藝技法,他們都特別地珍視。我們也意外地聊及鬼稻。鬼稻即旱稻的一種,她和先生保留了兩塊地栽種,希望復育這種紅色稻米。

以前讀老友劉孝伸回憶之文,知其岳父在魚池山坪種過旱稻。他們稱為林冇米。三月播種於山區旱作。稻桿長,稻殼略紅,米粒微長。有黏性,很好吃。我知曉後,便心生見證的嚮往。

前些時,走進台大校園。校方在椰林大道,特別開闢了一個角落,栽種好幾類鬼稻品種,同時還立牌說明。顯見國人對稻米種源的重視,從民間已深入最高學府。

後來,凱莉也聊到鬼稻蒸熟的美好滋味。那晚便厚臉皮地央求,隔天可否去她們家,品嘗Ina蒸煮的鬼稻飯。

凱莉的Ina,已望九高齡。在等待鬼稻飯蒸熟時,Ina坐在自家的木造涼亭休息。從那兒可眺望村子的巷道,感受海風的季節訊息。若有朋友來,她都歡迎到涼亭小坐。

閒談下方知,Ina生於馬太鞍,小時因躲避戰亂,隨家人搬遷到長濱。縱谷祖先的酒釀技藝和酵母,都是後來返鄉帶回的。她再以荖葉、毛柿和大葉田香等地方物種,做為釀造的配料,跟圓糯米結合。

凱莉是她最小的女兒,努力學習著這道祖傳技藝。如果沒有凱莉接棒,這個美好的經驗,勢必在此時戛然而止。

聊得盡興,Ina隨即取出腰際的菸草,請我們抽。那是她自製的。我不會抽菸,但還是好奇地試著吞雲吐霧。Ina表示,她們也不會抽進去,只是透過點菸聊天,跟友人親切的晤談。這種交誼相當日常,但形式跟檳榔的熱絡攀談不一樣。

早上跟長濱村長一起,走逛當地市場。每個遇到她的鄉親,都會過來打招呼。村長隨即取出檳榔招待。大家吃一顆沾有石灰和荖葉的檳榔,聊個一二句,再離開,都是生活中的祝福。

村長每天準備約五百顆左右,做為交際,也是服務選民。她遇到我時也一樣,而我為了搏友情,好奇地吃了一顆。隨即臉紅發熱,略感暈眩。那時還蹲著吃,差點站不起來。

但菸草的交誼,明顯較為淡然。初時,我以為菸草是Ina買的,後來才確定是她自己栽種於院埕的植株。但我只看到一棵,葉子已被拔取不少。涼亭屋角則懸掛一大串菸葉,正在晒乾。

我好奇地追問,自己正在抽的菸草如何製作。Ina從那串菸葉中,取出一片尚未全乾的,以此包紮先前早就晒乾的菸草,快速地捲出一根。

我再問Ina,除了享受抽菸的快樂,有無摘採菸草餵食雞隻。她顯然無此經驗,也未聽聞,但我不禁想起前年冬天的一回邂逅。

在苗栗造橋,有處叫阿八窩的鄉下。我健行到那兒時,鄰近三合院的阿嬤,正在晒蘿蔔乾。菜圃裡種有許多蔬果,還有一些客家的民俗植物,諸如魚針草、大防風草。但菜畦裡還有兩株菸草,其中一株緊鄰水田,盛開著數十朵漂亮的淡紫花朵。

我不甚明白,追究其因。結果,阿嬤的回答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種菸草,不是用來觀賞,或者當菸葉,而是為了雞隻的養身。她會把大片菸葉切碎,摻於食物裡餵食,幫忙牠們整治腸胃,清除蟲卵。

前些時,在南投遇見「集集天然有機農園」的主人,他害怕蛋雞吃到地瓜葉的蟲卵,因而不敢採摘露天的,泰半只餵食網室內的有機蔬菜,或者剁野草飼養。沒讀什麼書的阿嬤,顯然承傳了祖先的經驗,因而懂得善用菸草做為整腸的藥物。

旱稻和菸草都隱隱有著古老生活智慧的結晶,潛藏於在地生活。如果不細究,往往會消失於無形。唯我們充滿好奇,熱心探尋時,機緣才會到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