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北人元旦吃餃子

文/朱振藩 |2024.02.05
193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元旦當下指農曆正月初一,在中國北方,早年的這天從子時起,就開始吃餃子(一稱角子、角兒、餑餑等)。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謂:「京師……每屆初一,於子初(凌晨十一點到十二點)後,焚香接神,燃爆竹以致敬,連霄達旦,絡繹不休……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麵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餜及寶石等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

文中的「舉國皆然」,事實上,只限於中國北方。南方的習俗中,元旦麵點主要有湯圓、糰子、糕和煎堆等。南北之味不同,歡樂之情則一。

除夕夜吃餃子,有花樣有禁忌。餃子餡主要用大白菜,肉則多半用豬肉;加韭黃為提味,加薺菜示莊重。如果用乾豇豆作餡,表示來年在生活上,將會乾巴巴的,提不起勁兒來。

而吃這頓餃子,各有祖傳家法,或在晚餐時吃,有的於年夜方食。且包這種餃子,一定包一雙。如果是帶錢或銅板、小銀圓,取發財之意;如用落花生,寓意長生不老;若包栗子、紅棗,則是早生貴子。假使惡作劇,會包一撮鹽,甚至兩只辣椒(或花椒)等,食者叫苦不迭,亦象徵雨過天青,苦盡甘來。

年初一午飯,仍然吃餃子,但須為素餡,主要是白菜,外加黃花(金針菜)、木耳、冬菇、冬筍、豆乾、粉絲、豆皮等。若要色彩鮮美,可加紅蘿蔔;如為吸收水分,則用饊子或油條。總之,戲法人人會變,絕非一成不變。

拌餡所用的油,最好用熟油,這種燒過的花生油,最能得其真諦,也可加小磨香油提味。北方人食用「花素」,裡面會有豬油、開洋、蔥花等,此深為茹素吃齋者所不取。畢竟元旦食素餃,所求當為整年素素淨淨,即平安之意也。同時過年首日食素,等於一年吃素,向神佛討便宜,不無取巧之意。這事雖然可笑,但北方的老人家對此挺認真,絕不敷衍了事。餐桌上同時常見豆製品及山藥等素餚,認為可以清清腸胃。

年初二則吃麵條及湯餃。在吃乾拌麵時,麵條要求長而不斷,以象徵長壽,又叫「長壽麵」。若是吃湯麵,還會用麵和餃子煮成一大鍋,為圖有好口采,河南人叫「金絲穿元寶」,陝西人稱「銀線吊葫蘆」,名字中帶金帶銀,保證能財源廣進。

此外,將年初一吃剩的葷素水餃,一古腦全吃光了,實節儉而不浪費,乃剩餘物質再利用,符合「環保」的精神,是古人智慧結晶,而今仍足以取法。

我小的時候,媽媽會在這天煎水餃,搭配著湯吃,或是一鍋蝦米粉絲白菜湯,或是黃豆芽豆腐湯。我尤愛後者,它既鮮又嫩,且名字好聽,叫做「金鉤掛玉牌」。

愛吃水餃的我,過口不知凡幾。早在南宋時,周密的《武林舊事》,即記有「諸色角(餃)兒」。清人李光庭《鄉言解頤》中的水餃詩甚好,云:「細砑霜膚薄,彎環味曲包。拈花生指上,鬬角簇眉梢。輕似月鉤漾,白如雲子抄。主人非目食,餖飣莫同嘲。」

另,餃子若入平底鍋油煎(要略加水),名之為「鍋貼」。山東製者尤知名。半世紀前,台北西門町的「點心世界」及「一條龍」二店,均以鍋貼著稱,搭配著酸菜湯而食,是當時人們的小確幸,迄今思之猶垂涎不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