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絲剝繭】走進母親的世界

文/娜塔莎‧沃丁 譯/宋淑明 |2024.02.04
528觀看次
字級
圖/菓子文化提供
一條烏克蘭民俗風格的圍巾鬆散地纏在母親的頭上,框住她臉的輪廓。也許她去找攝影師的原因,是為了拍下她在烏克蘭的最後一張照片,一張紀念照。圖/菓子文化提供
找尋母親的足跡,從翻找舊照片著手。(示意圖)圖/123RF

文/娜塔莎‧沃丁 譯/宋淑明

布滿驚懼的眼睛,成為日後母親在我心中的縮影,她看著我的眼光來自遠方、看著我卻穿過我,看向遠方、難以捉摸,她眼裡的驚懼沒有盡頭。


我記得對母親第一個有意識的圖像:那時我四歲,我們住在一家五金廠的倉庫裡,我的父母剛剛獲得德國的臨時難民庇護。我被嚴禁從倉庫出去,不遵從會被責罰。但是,即使是那時,我也已經持續不斷地嘗試離開。

五金廠區的後方,列爾大街上,另一個未知的世界從那裡開始。在街上有商店、電車,我不記得有任何戰爭遺留下來的建築殘骸。我只記得那些於我而言,看似石材建造、猶如宮殿般的高大房子,只記得這些房子大門厚重,挑高窗戶簾幕深垂。然後,還有一塊綠地,綠地上生長著野梨樹。我還未嘗過梨,我想知道,梨是什麼滋味。但是我太矮小,搆不到掛著果實的枝椏。我試著朝梨樹丟石頭,石頭撞到樹枝後向我反彈回來,像是迴力鏢打回到我臉上,離我左邊的眼睛只有毫髮之差。

我已經不記得我是如何回到家的。我只記得我在五金廠的空地上呆站著,不敢進去我們居住的地方。熱熱的血沿著我的臉頰流下,滴到我的衣服上。倉庫敞開的窗後,我的母親在那裡。她埋著頭,正在一張洗衣板上搓洗衣服,一縷黑髮垂在她臉上。她抬起頭看到我。而我,也看到了她,看到了我記憶中對她的第一個圖像。她一看到我,立刻尖聲驚叫,我對其他餘留的印象,只剩她的雙眼,眼睛。布滿驚懼的眼睛,成為日後母親在我心中的縮影,她看著我的眼光來自遠方、看著我卻穿過我,看向遠方、難以捉摸,她眼裡的驚懼沒有盡頭。當她說:「如果你看到了我所看到的……」時,表達的是驚懼。「如果你看到了我所看到的……」這個句子一再一再地在我腦中迴唱,成為我童年時期的主題曲。

母親三照引人遐思

我有兩張她的照片,是她從烏克蘭帶來的肖像沙龍照,照片是在一家照相館拍的。其中一張是她少女時期,大概十八歲,依偎在一個個子嬌小、淺髮色的女性身邊。這位年長的女士,我並不認識。我的母親外表看來非常纖細,也許根本營養不良,穿著一襲簡樸的夏衣。濃密的墨色頭髮被剪成像一個男僕的髮型,可能這就是當時的時尚。顯然攝影師在炫耀他的藝術技巧,想讓她看起來神祕一些,因為她左側的臉被陰影遮擋而黯淡下來。她看起來像個孩子,但是她臉上的天真與惹人憐愛,卻伴隨著知曉一切的驚懼一併呈現,那麼一個柔弱的人卻能夠以這樣的醒覺支撐,彷彿成噸的重量被一根絲線懸著,簡直難以置信。她身邊的灰髮女士雖然身形嬌弱,卻帶著陽剛之氣。根據她的年齡,她可能是我母親的外祖母。一襲尖領的灰衫,站得筆直、嚴正,臉上是受著折磨與屈辱卻仍然掙扎著將脊梁挺直的驕傲。這張照片拍攝的時期應該是一九三八年左右,史達林實施政治迫害、饑荒與恐懼的高峰時期。

第二張照片裡我的母親明顯比較成熟,也許是戰爭時期拍攝的,在她被遣送前不久。她的眼睛向內凝視,凝視著心中遙遠、深不可測的風景,在抑鬱的臉上帶著一抹微笑。一條烏克蘭民俗風格的圍巾鬆散地纏在她的頭上,框住她臉的輪廓。也許她去找攝影師的原因,是為了拍下她在烏克蘭的最後一張照片,一張紀念照。

多麼美麗的女人啊,看到這張黑白老舊照片的每個人都這麼說。在我孩提時候,母親的美麗就已經是我不能理解的神話。多麼美麗的女人啊,我一直聽著別人這麼說。除了美麗,別人常說的還有:多麼不幸的女人啊!美麗與不幸在我母親身上似乎是同一件事,兩者以神祕的方式並存著。

我的資料庫中還存有第三張來自烏克蘭的照片。照片裡有一位衣冠楚楚、有點年紀的紳士,一雙聰明但憂鬱的眼睛,高高的額頭,留著一半已經變灰的短落腮鬍。他站在兩位女士之間,一位女士的衣服是高領的,並且嚴密地緊閉,臉上是知識分子的神氣,鼻子上夾著一副眼鏡。另一位是年輕的,身穿白色女式襯衫,像少女一般害羞,目光流露出的,是做什麼都是徒勞的表情。照片背面有母親的字跡,是德文,寫著:「外祖父和兩個熟人」。我不知道這裡指的是誰的外祖父,我的?還是母親的?我不知道她在照片背面為什麼用德語註記,她分明一直在抵禦我的德語,堅持只跟我說俄語……

(摘自《她來自馬里烏波爾:沒有影子的媽媽與其歷史謎團》,菓子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娜塔莎‧沃丁(Natascha Wodin,1945-)

生於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福爾特,父母是二次大戰時被送往德國作為強制勞工,她在戰後所安置的無法歸鄉的「流離失所者營地」長大。母親在她10歲時自殺,之後她被送至天主教孤兒院。1970年代初擔任俄語口譯和筆譯之前,曾擔任電話接線員和速記員。

1983年第一部小說《玻璃城》(Die gläserne Stadt)出版後創作不斷,出版過多部小說,也經常獲頒多種德國重要文學獎項,包括赫曼‧赫塞文學獎、格林兄弟獎等。本作品一舉獲得多項大獎,包括德布林獎、萊比錫書展大獎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