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大滅絕 元凶疑是大海

 |2008.06.20
549觀看次
字級

或許,地球上的生物真的起源自外太空來的殞石;而地球上的物種大滅絕原因,也有若干理論將矛頭指向小行星撞擊地球,但根據《自然》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導,造成高達9成的植物群與動物群消滅的物種大舉滅絕,大部分是因為地球海平面變動所致。

過去5億年間,地球上發生過多次物種快速消滅,起因至今困擾著古生物學和生物學界,有人認為是火山爆發與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巨大灰塵遮蔽物進入大氣層,產生冷卻效應,或是二氧化碳濃度增加造成暖化,也有人認為是疾病與各物種爭奪有限資源造成的影響。

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地質學家皮特斯的最新研究顯示,造成物種大滅絕的原因,並非重大災難,而是整個地質年代中的海平面和沉積物的消長所致。

皮特斯說,自從35億年前地球上開始出現生命以來,已出現超過20次物種大舉滅絕的狀況,許多物種均為單細胞有機體;而在過去5億4千萬年間,已出現5個證據充分的物種大舉滅絕期,以海洋植物與動物為主,迄今已有90%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除了6500萬年前巨大小行星撞擊地球,在墨西哥留下1個寬180公里的坑洞,並造成物種滅絕外,其他物種大滅絕事件的起因仍眾說紛紜。

皮特斯說,當小行星撞地球的同時,涵蓋北美與歐洲多數地區的海洋正巧也急遽消退,可能也在恐龍消失上扮演重要角色。

為了測試此一假設,皮特斯測量2種保存在岩石紀錄中的古代淺海環境,其中1種擁有白沙灘與湛藍的海水,主要由殼類生物產生的鈣沉積物組成;另1種的特徵則為棕色泥沙、岩石沙灘與綠色混濁海水,其沉積物來自海洋對陸地的侵蝕。

皮特斯將過去5億年化石紀錄中的滅絕速度與環境變遷比對,發現非常強烈的吻合,這些變遷大多能以海平面變化加以解釋,而且沉積岩中都已紀錄這些變遷,且有時海平面劇烈升降與物種大舉滅絕間存在比其他因素更一致的關聯,例如1萬5千年前最後1次大規模冰河期結束時,海平面上升80公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