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北京油糕餅夠味

文/朱振藩 |2023.12.25
171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近日前往上海,最後一頓美饌,選在「食川非川」,餚點精美異常,遍及山珍海味,融合長江頭尾。其中有道點心,名叫「紅糖糍粑」,是用油炸的。原本的做法為,用搗碎的糯米捏成餅,放在油鍋內炸,滾油裡的紅糖裹著糍粑,外脆內軟,焦香盈腔,耐嚼適口。做法簡單,別有風味。

我食之而甘,卻口非同嗜,座中一食客,對糯米過敏。主人東海十三郎(本名喬羿正)見狀,急呼改成「油餅」,在同樓層京菜館請其現場製作,送來尚熱騰騰,拈起送口品嘗,居然極對胃口。面對滿案美味,在極力克制下,只再吃了一塊。

關於餅,早在明清之際,種類繁多,明人蔣一癸《長安客話》中,按其熟成方法,主要分成三類。水煮者為湯餅,如引水餅、餛飩、麵條;籠蒸者為籠餅,也叫炊餅,如饅頭、包子;爐火烤熟者為胡餅,如燒餅、火燒。其實還有烙熟的,如荷葉餅、卷餅;以及炸熟的油炸餅等。

油餅原為西域民族所創,與當下的油煎餅相類。唐僧釋慧琳在《一切經音義》提到:「此油餅,本是胡食,中國效之,微有改變,所以近代亦有此名。」目前北京的熱油餅已和油條一樣,成為最大眾化的早點,幾乎隨處可見。

製作油餅麵,要反覆揉搋,依季節溫度,餳發一小時,如此才好使,否則會「發板」,味道便不佳。而在炸製時,油溫七、八分熟,揭起慢慢放入。油溫不宜過低,否則餅勢必熟得慢,不上色且費油;油溫一旦過高,外表已糊了,裡面還夾著生,吃起來會黏牙。

油餅炸好熟透,外形飽滿、色呈棕黃,口感甚佳,外焦內軟、香糯柔爽,趁熱而食,確為美味。

油餅另有一姐妹產品,亦為市井小食,但能登席薦餐,而且滋味非凡。此即薛福辰《素食說略》中的「炸油糕」。此糕可甜可鹹,各有喜好者。尤其以「蔬菜作餡」者,河南省人士喜食而且善製。該書云:「麵粉若干置瓷盆中,以滾水湯(燙)之,和令相得取出,置案上。再以開水少許,洗淨盆內餘麵,並水傾入已湯(燙)麵上,和勻。俟其融和,作圓餅實以糖餡,炸之。」

此一油糕與油餅同,都是甜的,雖甚可口,但在滋味上仍有成長空間,遂出現了「奶油炸糕」。

這個北京小吃,為麵、奶合製的油炸食品,其外掛一層白糖,白中透黃、外焦裡嫩,香氣襲人且馥郁甘甜,引人食欲,是以大享盛名。

其創製人為汪水斗,起先設攤於王府井大街南口,專售「奶油炸糕」,嗜食者眾,聲名頗著。後來年老收攤,技藝由「東來順飯莊」襲得,在該店小吃部長期供應,銷路更在其美點「黃糕」之上。爾後,「福隆寺」、「又一順」等小吃店競相仿製,因而風靡全城,成為北京名食。

它在製作上,燙麵要加雞蛋。蛋液打散攪勻後,分次入燙麵攪拌,最後一次加蛋液時,另加些許白糖、奶油。接著用水搏成圓球(約四十個),再摁成圓餅狀,逐個下溫油中炸,火候尤為重要。待圓餅膨起,一如圓球狀,顏色近金黃,乃撈起瀝去油,撒上白糖即成。

我曾吃過兩次,香美特甚,但怕血糖上升,現在已忌口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