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靜媽咪過動兒】長大就會好嗎?

文/沈勤筆 |2023.12.21
158觀看次
字級

文/沈勤筆

友人深夜來電,苦惱的敘述寶貝兒子種種讓她心力交瘁的劣跡,「我很想帶他去看醫生,檢查看看他是不是正常的小孩,我總覺得他應該有過動。」「那怎麼不去呢?」我心口同步追問,「他們都說每個小孩都這樣,尤其是男生,哪有不頑皮的,長大就會好了。」

「長大就會好了」,聽到這句話,瞬間回憶滾滾而來。我那位經過鑑定是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就是在親友紛紛以過來人經驗說長大就會好了的安慰下,延遲了兩年去醫院看診,也延誤了接受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延宕了親子間心平氣和的相處時光。

如今我已是四個ADHD孩子的家長,應該還算是有點帶領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孩子成長經驗的過來人,我的觀察是倘若沒病,只是年紀小、活潑調皮微搗蛋,確實可能長大就會好,但若是個「症」,就是屬於孩子先天的一部分,長大還是在,只是身體學會共存。去醫院就診鑑定,可以幫助初為人家長或初接觸特殊生的我們,更能夠判斷孩子的狀況,進而提供身心支持或醫療協助。

我一個當父母的人,當然希望孩子在有限的跌撞下長大,所謂的有限是指能夠在挫折中成長,但這個挫折不至於打擊他的信心、摧毀他的世界觀,或對人的信任與友善煙消雲散,但因為過動或注意力不集中的特質,確實很容易引起旁人的不悅和白眼,同時注意力不集中也會大大影響孩子接收與處理資訊的效能,若父母因自我催眠「他還小,長大就會好了」,而沒有就醫讓醫療人員給予專業的診斷,不會是好事喔。

舉個例子好了,我那位確診ADHD的孩子,服藥前後智力測驗的差異超過40分,也就是未服藥時,因為無法集中注意力而限制的資訊判讀能力,所以IQ分數為89分,屬於中偏低但尚未到達弱智的程度,在用藥後攀升為IQ131,幾乎近資優等級。我沒有IQ崇拜或學業至上的信仰,會舉這個例子是因為這是個有數據佐證的顯著對照,其實生活中各種因為治療的改變,更是族繁不及備載。

所以如果問我,是不是等孩子長大就會好?我的經驗談是不要自己判斷,有疑慮,找醫師,醫囑下來後也不要問左鄰右舍或親朋好友,要不要讓孩子用藥?要不要帶孩子早療?因為他們沒有醫療背景或特教專業,只會站在關心朋友、心理支持和都是為你好的立場下發言,老實說也許會給出不恰當的建議。

看了醫生,確認沒特殊狀況,那很好,長大就會好。

看了醫生,鑑定確診有狀況,也很好,可以當下開始讓醫療介入協助,在特殊生的成長路上推他一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