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僮錦與錦中仙子

文/出谷司馬 |2023.11.16
210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中國大陸西南的壯族,有著悠久的織錦歷史,而他們所織出來的織錦,被稱為「僮錦」。

壯族在宋代的記載中被稱為「僮」,這是一個破音字,除了可讀作「童」外,還可以讀作「撞」。明清時他們被稱為「僮人」,也曾經一度被加上了歧視的「犭」字邊,後來在尊重少數民族的理念下恢復成「僮」。到了一九六五年時定名為「壯族」,「僮錦」沒有跟著改名,但指的都是同一個族群。

僮錦主要可見於廣西地區,這裡的婦女多半都會這項手藝。僮錦使用棉或麻線織成,圖案相當多元,可以織就人物或風景畫,也可以織成幾何圖形,長久以來就是壯族有名的手工藝品。

相傳在很久以前,壯族的村寨裡住著一位名為妲布的母親和三個兒子。母親妲布是織錦好手,老大叫勒墨,老二叫勒堆厄,最小的叫勒惹,他們居住在土地貧瘠的山區,只能靠織錦與砍柴為生。

有一天,村寨裡來了一位披頭散髮的老婆婆,到處向人乞討,卻都被村民們拒絕,正準備離開時,小兒子勒惹遞了一些食物給老婆婆。吃完後,她便從懷裡拿出了一卷畫作,要勒惹給媽媽當作織僮錦的樣本,並且告訴勒惹,只要照著這張圖織出僮錦,就會替他們帶來好運。

勒惹將畫作拿回家給母親,妲布打開畫作一看,裡面是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於是便決心要將這幅畫織成僮錦。妲布日以繼夜,花了整整三年的時間總算快要完成了,一天因為屋內陰暗,要孩子幫忙把織機與快完成的僮錦拿到屋外。沒想到才剛拿出去,一陣大風就把僮錦給吹走了。

心急的妲布要孩子們快去把僮錦給找回來,三人來到大山的隘口,卻連僮錦的影子都沒有看到。倒是三年前的那位老婆婆突然出現,告訴三兄弟,僮錦是被仙宮的仙女搶走的,但是通往仙宮的道路十分危險,一般人很難平安回來。這話讓老大跟老二嚇得不敢前往,只有老三勒惹決心要把母親三年的心血找回來。

就像所有的冒險故事一樣,勒惹歷經千辛萬苦終於來到仙宮,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妲布的僮錦太過美麗,讓仙宮的仙女們也想照著織出僮錦來。如今仙女們的僮錦已差不多快完成了,請勒惹再給她們一點時間就會歸還。

臨行前,一位小仙女看著妲布的僮錦,感嘆自己怎麼樣也織不出那栩栩如生的美景。她想著,一定是因為妲布住在困苦的山區,織出的僮錦正是心裡對美好生活的投影;而這種心志,是住在仙宮裡的仙女所不能體會的。這時,小仙女發現妲布的僮錦上還有一位女子的臉沒有織好,於是把自己的臉給織了進去,然後將僮錦放回熟睡的勒惹懷裡。

第二天,勒惹告別眾仙女返回家鄉。一到家,勒惹就展開僮錦,沒想到這美麗的僮錦愈變愈大,裡面織就的景色竟成了真實的世界,就連那位美麗的小仙女也出現在勒惹面前!於是,這片土地不再荒涼,取而代之的是美麗的山川河流與田園,小仙女也成了勒惹的妻子,一家人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老婆婆當時的預言,真的應驗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