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略談藥籤

文/宋玉澄 |2023.11.13
301觀看次
字級

文/宋玉澄

近些年住在龍潭,經常買些藥材作湯料,或購些益氣湯、地黃丸等,久了就與中藥行老闆熟稔起來。

一天,年逾九十歲的老闆感嘆,現在的生意不若以往,當時人們會拿著藥籤來抓藥,門庭若市。藥籤?老闆解釋,就是到廟裡求的籤方,只要知道籤號,店裡就會按手抄本裡的藥方配藥。最有趣的是,藥籤裡還有一支是無藥方。

老闆說的廟,是龍潭的龍元宮,道光五年(一八二五)在菱潭陂建廟,距今近兩百年。廟前中門、兩旁的金色對聯:「菱潭頌帝恩昔日醫農同作業,桃潤賡神惠至今黎庶慶豐年。」上聯十二字,說明了龍潭舊名菱潭,而「帝」就是神農大帝,負有執行醫農的責任。

有趣的是,在台灣不僅神農大帝有醫療能力,關聖帝君、保生大帝,甚至「六房天上聖母」都有。且藥籤會細分為成人科、小兒科、婦科,甚至還有眼科;籤詩有五十首、百首,甚至一百二十首,用藥量的多寡也不同。藥籤裡的藥方,多參考藥書的「經方」,再結合當地藥行常用的「驗方」,各地常見疾病廟宇都有不同的方子。

此外,受政治與環境影響,籤方內容也會一再修正。如一六六一年鄭成功打敗荷蘭人時,保生大帝的藥籤中就出現多種消炎用藥;一八六六年白喉病流行時,開漳聖王廟的籤方中就有「金鎖匙」等藥粉應急。

據《台灣藥籤調查與研究》記載:藥籤始於宋代,後在閩南地區流行;明鄭時隨鄭成功部隊來到台灣,之後隨著泉州、漳州漢人移民過來,藥籤文化開始在台灣蓬勃發展;當然,也引來「不問醫藥,只求神問卜」之詬病。

如今,兩岸藥籤文化在時代進步與醫藥發達下均已沒落。文化大革命後,藥籤在大陸幾已斷滅;而台灣要到一九八○年代全民健保逐漸完善後,才漸漸消失。

但不能否認,藥籤是台灣重要的醫藥文獻,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環境與衛生狀況。尤其當中的無藥方,更是藥理與保健的精華,說得更深切,根本就是做人及養生長壽的真傳密笈。

無藥方,簡單說就是沒有任何藥材的藥方。如龍元宮的第二十五號藥籤:「敬惜字紙、珍重五穀、戒殺生靈、孝悌當行、印送經書、潔淨灶下、修橋造路、廣行善事。」其中沒有一味藥材,但每一句都是聖喻,更是今日預防醫學的箴言。

敬惜字紙、珍重五穀,是惜食環保;戒殺生靈、孝悌當行、印送經書,是仁的起點;潔淨灶下,是環境衛生;修橋造路、廣行善事,是行善。一切由自身做起,從裡到外感化四周,何病之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