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具業界呼應兒童心理健康需求 推MESH玩具

 |2023.10.25
764觀看次
字級
玩具不單純是兒童專屬,現在更擔當恢復心理、情緒健康的角色。圖/美聯社

【本報綜合報導】這幾年來,玩具不再僅僅是兒童的娛樂工具,而是扮演著恢復心理和情緒健康的角色。專家表示,兒童憂鬱和焦慮的病例數量持續上升,而新冠疫情所帶來的長期壓力更加加劇了這種困境。

隨著愈來愈多的兒童走出疫情,他們需要重新適應心理、情緒和精神健康,而玩具業界也正密切關注這一情況。儘管目前仍然在早期階段,但玩具業已經準備推出能夠教導兒童適應新挑戰、解決衝突、維護自己權益的玩具,這被稱為MESH玩具(即精神、情緒和社會健康的縮寫)。

MESH這一稱呼早在十年前就引起了兒童社群和美國夏令營協會的關注,而疫情之後更引起了更多共鳴。2023年初,著名玩具公司Ravensburger就與醫學界合組了一個名為MESH的工作團隊,旨在讓玩具製造商在設計玩具時也考慮到幫助兒童應對和恢復情緒問題。

圖/美聯社

玩具協會的發言人阿帕爾(Adrienne Appell)表示,計畫預計在2024年正式對MESH玩具進行認證。而該協會目前已經對強調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和數學的玩具提供了STEAM認證。實際上,市面上已經有許多玩具可以被視為MESH玩具,例如記憶遊戲、木偶、積木和寶可夢集換式卡牌遊戲等,只是缺乏一個統一的名稱而已。

最近,在紐約舉行的年度玩具業展會中,也強調了MESH的概念。展會上展示了許多品牌如hand2mind和Open the Joy製造的玩具,鼓勵孩子們用鏡子或木偶來表達自己的感受。然而,一些人擔心所謂的MESH玩具未必能夠真正幫助孩子的情緒健康。獨立玩具分析師拜尼龍(Chris Byrne)擔心玩具公司可能會將MESH作為行銷噱頭,他表示幫助孩子在社交和情感上發展這一任務並不是玩具業能夠達成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