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頁微光】《仁慈的力量》慈悲的心行 從向內練習開始實踐

文/金多誠  |2023.09.24
442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仁慈的力量: 轉化內在負面能量,修練柔軟的心, 獲得真實的快樂與幸福》圖/天下雜誌提供
圖/123RF

文/金多誠

不要等社會改變,現在就從自身做起。

──丹尼爾.高曼



幾年大疫,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加深了我對家人親友的共感,對故鄉的人與事也有「無法自掃門前雪」的切身感,不知不覺間就願意付出更多物力、心力與時間幫助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即使只是單純的陪伴與傾聽也是好的。一切所為所行都是順心而為,沒有一絲勉強,過程中內心所感受的歡喜與自在,又會成為下一次行動的動力,如此這般,清楚明白這是「善」的循環。

這樣的真實體驗,讓我開始想深入了解「慈悲心」是源自我們的本心嗎?可以透過有效的「練習」展現出來嗎?可以聯合眾人的慈悲心,有計畫的讓全人類、全世界變得更美好嗎?在探究、思索的過程中,《慈悲的力量》(A Force for Good)為我開啟了一扇窗。

科學根據加以驗證

《仁慈的力量》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是心理學家,曾經擔任《紐約時報》科學記者,以《IQ》一書聞名於世。1980年代初他就認識了達賴喇嘛,兩人密切往來至今。當時達賴喇嘛表示希望和科學家們一起探討,將我們「愛、慈悲和利他」的本質,透過自我覺察體現出來,並且有策略、有計畫的實踐出來,凝聚眾人的慈悲心轉化成行動,造福人類全體。

丹尼爾.高曼以30多年時間完成這本書,過程中,他不但深讀達賴喇嘛言談與論述,更曾經多次為達賴喇嘛安排科學家會議、進行採訪深談,深知達賴喇嘛是透過大量閱讀、資料蒐集、調查研究和與專家深度辯證,以慈悲柔軟的心、向善的力量與科學思惟,為我們展開一張可以實踐的心靈地圖。

起而行是最重要的

慈悲心雖然是人類共有,不是形而上的哲學,也不是有宗教信仰者才有的特質,不過,要將慈悲心轉化成利他的善行,是需要經過「練習」的。根據腦神經科學家研究,我們是可以透過練習,加強大腦神經迴路,來管理情緒反應的。至於,要能將自己的內心深處,保持在清明、冷靜的狀態,進而更有智慧的應對外在各種複雜狀況,每天固定時間進行較長時間的「冥想」是非常有用的「修練」。

在我們把向善的力量轉化成幫助他人實際行動過程中,可以細心感受隨之而來的快樂,再以此「善循環」為基礎,擴大行善的範圍,最終可以將個人的行動,凝聚成讓世界更美好的能量。

丹尼爾.高曼強調「如何提出行動,和慈悲心本身具有同等重要性。」書中舉出許多凝聚眾人向善的力量、運用有效策略與方法而獲得成果的真實故事,包括南非前總理曼德拉為反種族隔離的長期奮戰、1954年法國巴黎嚴冬時神父雅比.皮爾為救助遊民發起的「以馬忤斯之家」、巴基斯坦馬拉拉「讓女性受教育」運動、拯救地球綠色行動……慈悲行善真的沒有大小之分,也無法一蹴可及,「起而行」才是最重要的。

種下一顆行善種子

作者也引導我們思考許多議題,包括:什麼是真正的無私、什麼是真正的同理心、利他主義的力量、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如何幫助匱乏者自助、如何跳脫短視近利、如何超越「我們」和「他們」的對立……這些面向多元而複雜的議題,都能刺激我們以新思惟、新高度取代慣性思考與框架。

1774年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James Cook)在諾福克島(Norfolk Island)看到筆直高大的松樹,可以做成保護船員安全的堅固船桅,就帶著松樹種子在另一座島嶼上種下,心想幾十年後,就能做成拯救船員性命的船桅了。達賴喇嘛聽了這個故事,眼睛發亮,表示:「我們應該種下這顆讓世界更美好的種子,即使時我們來不及看到果實。」若是我們每個人都願意做一顆成就美好未來的種子,就一定能知道何處是需要我們的土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