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郁永河 橫渡黑水溝

文/余遠炫 |2023.09.18
379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郁永河在康熙三十六年正月,自告奮勇前往台灣採硫磺。

明清時期,台灣與福建之間隔著「黑水溝」,即泛指現在的台灣海峽。當時,許多人從福建廣東偷渡來台,十個人當中往往六個死掉,僅剩三個存活,還有一人放棄返回。也因此,有人寫下了〈渡台悲歌〉,勸人不要來台灣。

故而對其他人來說,到台灣採硫磺是件危險的苦差事,除了台灣府控制的領地外,其他未開發地區皆暗藏危機,宛如祕境探險。但年過五十歲的郁永河卻不以為意,告別了衙門同事與親友後,就與另一位師爺王雲森,帶著人員裝備與錢財出發,要到台灣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郁永河在正月二十四日中午離開福州城,沿途遊覽各地風光,還體驗坐轎子上船,看船夫如何撐篙行船。從出發第一天,就把沿路上看到的事物與心情記錄下來。

他從廈門出發,一開始因為海上沒有風無法開船,好不容易乘著風啟航後,先經過海面發出紅光的紅水溝,再到澎湖外海。澎湖東北方海域(澎湖水道)有黑潮支流經過,帶來大批浮游生物,且因受到地形影響,在陽光照射下海水顏色黝黑,故是實質意義上的「黑水溝」。

這是郁永河生平第一次坐著大船在海裡飄蕩,感覺很不真實,他寫了一首詩記下這樣的感覺:「浩蕩孤帆入杳冥,碧空無際漾浮萍。風翻駭浪千山白,水接遙天一線青。回首中原飛野馬,揚舲萬里指晨星。扶搖乍徙非難事,莫訝莊生語不經。」

原來,莊子〈逍遙遊〉的世界是存在的。這一趟「黑水溝之旅」,郁永河沒有感到驚慌害怕,反而覺得眼界大開,有了不一樣的視野。

乾隆年間,台灣同知朱景英曾說:「俗呼廈門至澎湖為大洋,澎湖至鹿耳門為小洋。由大嶝出洋,海水深碧,或翠色如澱。紅水溝稍赤,黑水溝如墨。更進為淺藍色,近鹿耳門則漸白矣。」

大船到鹿耳門,要換小船才能進入。當年鄭成功趁著大潮,從鹿耳門進入台江內海登陸普羅民遮城(赤崁樓),並在熱蘭遮城(安平古堡)圍困荷蘭人。郁永河追隨鄭成功的足跡,一樣換船通過鹿耳門,但這次不是要打荷蘭人,而是要採集硫磺,完成使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