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春日 和書發生美好的經驗

劉智惠 |2006.02.05
1096觀看次
字級

農曆年剛過,春光閃耀著美麗的光華;熱愛讀書的你有什麼樣的讀書計畫?或者想跟書發生怎樣美好的經驗呢?

胡適之先生在《四十自述》中提到,他小時候有一次撿到一本破爛沒有封面的書,只有前半部,一看之下,卻是不讀則已,一讀則整晚不終卷不眠,一個晚上便讀完了,因為不知道書名是什麼,也不知道後文?心裡實在很惦記,天一亮便迫不及待的跑去找人問這本書的名字,那人看了就說,是《水滸傳》,便拿了完整的書給他看,從此便一路看了下去。

而美國第十六任總統林肯幼時因家境貧困只上了一年多的學校,卻從小熱愛閱讀。有一天他向鄰居借來一本《華盛頓傳》,入迷的讀著華盛頓締造美國的艱辛過程,忍不住讚嘆:「華盛頓真是偉大啊!但願我長大以後,也能像他那樣對美國和人民有所貢獻。」

而國學大師錢穆先生,則是從《三國演義》開啟了他讀書的欲望。

國內的出版人詹宏志先生曾經說過,喜歡讀書的人一定跟書發生過美好的經驗。他跟書的第一次美好經驗,是有一次在圖書館中看到一張過期的國語日報,裡頭有一個連載故事叫做《我爸爸的恐龍》,卻始終沒連載完,讓他著急而焦慮。

直到三十年後,他才在日本一家專門賣繪本的書店,看見了英文原版,打開一看,後面的故事跟他記得的都不一樣。後來才明白因為他太想知道故事的後面是什麼,在成長過程的想像與睡夢中,不知不覺的補齊了故事的畫面,只是再也無法恢復成作者所描述的版本。

相較於前面所說隨興隨緣的讀書經驗,更多的人為了喜愛閱讀或者教育的目的訂定不同的讀書計畫;英國哲學家彌爾(John Stuart Mill)是其中極為特殊的例子,彌爾的父親詹姆斯根據海威提亞斯(Helvetius)與邊沁(Bentham)的理論,精心設計了包羅萬象、如一本百科全書般的教育課程,從他三歲起就開始學習希臘文與算術,八歲讀完六本柏拉圖對話錄,十三歲時就已經完成了大學教育所教導的學科。接下來更接受父親的朋友奧斯汀教導他讀法律,李嘉圖教導他念經濟,最後還以邊沁有關法律的論文完成自己的教育。

這樣的讀書計畫將彌爾塑造成社會的改革者與哲學激進派,他的作品《論自由》《代議政府》《功利主義》《征服女人》等,更被視為當世的經典之作。

而曾經擔任過大英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主席的克里夫頓‧費迪曼,更編寫了一本書《一生的讀書計畫》(The Lifetime Reading Plan)。在書中他精挑細選了一百本書,告訴我們這些讀者,世界中有些書一生起碼要閱讀一次,並且時時刻刻都要回歸到這些書當中,這就是所謂的書中「經典」。

對於長期浸淫在讀書會的人來說,新的一年又會有什麼讀書計畫呢?資深的讀書會講師方隆彰表示,不同的讀書會會有不同的需求,他自己參加的兩個讀書會,沙發讀書會今年打算讀《感官之旅》和朱光潛的《文藝心理學》,另一個三四五讀書會則預計閱讀西方經典《論對話》。

而以成長與交流為目標的台北道場種籽讀書會,今年上半年度的讀書計畫,除了精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以增進閱讀的能力外,並從修行、人際、事業、藝術等方面預計閱讀《天台小止觀》《卡內基人際關係學》《週一清晨的領導課》《世界佛教美術圖典精華版》等四本書。

你呢?今年打算如何跟書發生最美好的經驗?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