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壇心語】教育的公平難題

文/林文瑛 |2023.08.17
1110觀看次
字級

文/林文瑛

公平不僅是正義的基礎,也是演化上促進社會合作的關鍵,因此人類的公平知覺發展得很早,十六個月大的嬰兒,就會以注視時間長短、行為選擇,來表達對不公平的厭惡。若要孩子列舉他們喜歡的大人特質,答案很多樣;但若是不喜歡的特質,「不公平」肯定名列前茅。

然而,什麼是公平,什麼是不公平?父母、老師可得費思量了!

兄弟兩人吃冰,哥哥選擇霜淇淋,弟弟喜歡冰棒。霜淇淋價錢是冰棒的兩倍,弟弟覺得應該買給他兩根冰棒才公平,但哥哥覺得這樣對他不公平。爸媽要怎麼決定?

同樣未交作業,有同學是幫家裡照顧生意,有人是貪看電視;同樣不專心上課,有同學是因注意力缺陷,有人是偷玩手機。老師要給予相同的處罰嗎?

儘管大人心裡都明白,「沒有比平等對待不平等的孩子更不公平的事」,但是要讓孩子了解「公平」與「平等」並非同義詞,畢竟不是容易的事。因此,為了怕孩子覺得自己不公平,許多大人乾脆凡事講究「一視同仁」。

記得女兒小二時,有天老師特地找我:「你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太愛問問題,還會走到前面用黑板跟我討論,這樣會影響我的進度,也會占用大家的時間。麻煩好好跟女兒溝通!」我看著年輕的老師,笑著說:「老師好厲害,我常用盡渾身解數,還是沒有學生願意發問呢。」

老師繼續認真說:「都只有她一個人在問,這對其他小朋友不公平!」我沒有想到老師會從「公平」的角度看問題,一時之間也只能笑著回答:「說不定其他小朋友也想問同一個問題呢!」

我一向鼓勵女兒發問,不想自我矛盾,所以根本沒有跟女兒討論這問題。不過有一次還是忍不住問起:「你常在課堂上問問題嗎?」她遲疑了一下:「沒有,我們老師不喜歡!」「老師這樣說嗎?」「沒有,但是我知道!」

教育是很細緻、幽微的過程,大人覺得是分配公平的問題,孩子可能覺得是人際互動的問題。公平可傳達善意,也能暗藏漩渦。

有次教學參觀日,遇見拿到成績進步獎的小朋友,我笑說:「好棒喔,開不開心?」孩子點點頭,又搖搖頭:「比不過別人,就跟自己比。」顯然孩子並未以公平分配看待獎勵,而是從社會意義的角度來詮釋獎勵。老師費心設計的人人有獎,產生了偏見知覺的反效果,這真是典型的「公平難題」!

既然大人的公平不等於孩子的公平,我們其實大可不必拘泥於形式平等,更不必擔心用不同的方式對待孩子。

二○二○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一項以五至十五歲孩子為對象的研究顯示,孩子們在意公平性,多半是因為他們視公平為尊重的具體指標。因此,只要我們以孩子的心為心,確保他們受到同等的尊重與關心,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會介意有一點點不平等。

事實上,孩子很早就體會到,這世界並不公平。有人天生幸運,有人生來辛苦。孩子需要學習的是,真正的公平並不是給每個人同等的對待,而是尊重每個人、體恤不幸的人,給每個人他所需要的。

更重要的,我們要讓孩子「看到」彼此的差異,「欣賞」不同才能的價值:有人擅長數學,有人很會講笑話;有人愛塗鴉,有人街舞超級棒。這樣孩子自然也會懂得,真正的公平不是給每個人相同的考卷,而是讓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機會。

只要大人解釋得夠清楚,保持開放的心態,常常以行為做示範,積極與孩子一起思考「更公平」的做法。那麼教育的公平難題,也會轉化為孩子的成長課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