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書摘】小小動作 為世界做出貢獻

文/喬.哈特、麥可.克羅姆 譯/蕭美惠 |2023.07.30
3993觀看次
字級
圖/時報出版提供

文/喬.哈特、麥可.克羅姆

譯/蕭美惠



作者哈特為卡內基機構執行長,克羅姆則是其董事會成員,也是戴爾.卡內基的孫子。兩人以日常故事為例,搭配科學研究與上百位高績效領袖的訪談,教導讀者如何有目標過生活。



我們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有意義?在《第二座山》(The Second Mountain)一書中,《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David Brooks)談到我們人生中會面對的兩座山。第一座山是我們視為的成功:上學,選擇職業生涯,建立家庭,培養身分認同,賺錢。「第一座山的目標是我們的文化普遍贊同的目標……受到肯定,獲邀加入合適的社交圈,感受個人快樂。」他說。

爬上「第二座山」

然而,世事多變。假如我們不練習提升思想、面對情緒,便會因為失敗、失去摯愛的傷慟或者重要關係終結,而從第一座山墜落。甚至,當我們明白成功不代表一切時,也會從第一座山墜落。我們可能在這種時候苦苦掙扎,幸運的話,我們或許會在掙扎之中發現第二座山——更有意義的一座山。

「第二座山並不是第一座山的相反。登上第二座山並不代表拒絕第一座山,」布魯克斯解釋,「爬第二座山的方法與第一座山不同。你征服第一座山……但被第二座山征服。你受到某種召喚,你盡一切努力去回應召喚,解決眼前的問題或不公不義。」第二座山是全心全意為身邊的人服務。

假如我們足夠幸運,假如我們有意圖地過生活,便可成為「第二座山」的人。我們可以過有意義的人生,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當我們投注生命去行善,便可能發現以往不知道的內在目的。雖然我們可能憂慮自己沒有那種條件,但創造改變以及為他人服務的人生,將為我們在身後留下傳承,即便我們每天只採取小小動作來做那些事。

成為「拋海星的人」

很多時候,人們不認為自己可以為現況帶來正面影響,這令我想到洛倫.艾斯利(Loren Eiseley)所說的「拋海星的人」(The Star Thrower)。故事是這樣的:一個人在一場大型暴風雨過後走在海邊,觸目所及的廣大沙灘上,密密麻麻地散布著海星。他注意到,遠方有個小男孩走在海水邊緣。那個人看到男孩從沙灘上撿起了什麼丟進海裡。那個人說:「早安!我可以請問你在做什麼嗎?」

小男孩抬頭說:「把海星丟進海裡。海浪把牠們沖上沙灘,牠們無法自己回到海裡。日正當中時,牠們會死掉,除非我把牠們丟回水裡。」

那個人說:「可是,這個沙灘上一定有成千上萬的海星。我覺得你沒辦法造成多大的改變。」

男孩拾起一隻海星,使盡全力丟進海裡。然後,他微笑著對那個人說:「這對那一顆海星來說就不一樣了!」

作為朋友、同事、領袖、父母及公民,我們要如何成為身邊人的「拋海星的人」?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唯有你我的天賦、憐憫與仁慈才能滿足其需求的人─我們不把握的話,機會便溜走了。卡內基在《人性的弱點》寫道,他在鏡子貼上這句話,每天看一遍,以激勵他的行動:「我只會經過這世界一次,因此,任何我能做的善事、我能展現的仁慈,讓我現在就做。不要讓我延遲或忽視,因為我將不會再來這裡。」當我們找尋機會時,要盡全力改善既定的情況,全力協助;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已對更美好的世界做出貢獻。

(本文摘自時報出版《超越人性的弱點,遇見更好的自己:卡內基教你建立內在力量、打造舒適關係、活出你自己》一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