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西南】七月嘗新節

文/出谷司馬 |2023.07.27
747觀看次
字級

文/出谷司馬

今年由於閏二月的關係,農曆七月來得比較晚些。對於大部分的華人來說,農曆七月是令人害怕的鬼月,但是在一些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中,農曆七月是代表新米成熟的「嘗新節」。

嘗新節又叫做「吃新節」,湖南、貴州、雲南與廣西等地的仡佬族、苗族、布依族、白族、壯族、景頗和侗族,都有過嘗新節的習俗。不過如同前面所說,嘗新節是為了慶祝新米成熟,所以每個地方因為氣候的緣故新米成熟的時間也略有不同,有一說是七月初七,有地方是七月初一,也有族群是在農曆八月,但大多都是落在稻穀成熟的季節。

相傳,稻米是天界的產物,原本並不存在人間。但在傳說中的大洪水過後,地上缺糧,於是人類忠實的寵物──狗,就上了天庭將穀粒黏滿全身上下,準備帶回人間。但因洪水未退,狗一下水,身上的穀粒已被沖去大半。為了完成任務,狗努力將尾巴翹得高高的,避開洪水的侵襲,終於把僅存的稻種帶回了人間。

這個故事流傳在漢人與少數民族當中,儘管版本多有不同,但無論是洪水或是豢養的狗,都是多數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將結實纍纍的稻穗與彎彎的狗尾巴聯想在一起,可說是人類對自然界的觀察想像;而「狗兒取稻」的故事,不但象徵著人類從採集過渡到農業社會,也反映出稻米取之不易的現實生活。正因稻米收成不易,所以每年新米快成熟時,少數民族就會藉由嘗新節預先慶祝豐收。

每到這一天,農人(大部分由女性出面)會從田中摘取將熟的稻穗,搓成米粒後煮成「新米飯」,同時也會舉行宴會,稱做「嘗新」。而在開飯前,必須先將飯菜供天地、祭祖先,之後再將新米飯餵給狗吃,然後才能按長幼次序享用米飯。以新米飯餵狗的習俗,可見於流傳著「狗兒取稻」傳說的壯族、侗族、景頗與彝族,顯然是以此表達對狗的感謝之情。

另一個也過嘗新節的少數民族,是位在中國大陸南方的畬族。

在畬族的傳說中,稻米也是上天的所有物,畬族的始祖盤瓠因不忍百姓挨餓,上天庭盜走稻穀,不料卻被天神發現,派出天兵追殺。盤瓠最終不敵天兵,跌死在一株大樹上,辛苦偷來的稻穀也灑了。此時,一隻麻雀飛到樹上銜走了稻穀,卻又不小心掉到岩縫裡;後來是水蛭爬進岩縫,利用身上的黏液,才將稻種帶給人類。因此,畬族在過嘗新節時,會先將米飯供給盤瓠,而之前已在專欄介紹過的盤瓠,正是狗頭人身的神話人物!

不過,麻雀是會偷吃稻穀的,水蛭則是農人下田時最討厭遇到的,怎麼在這則故事裡都成了「有功人員」呢?一個有趣的說法是,正因為麻雀和水蛭在「偷稻」上有功,所以農人才願意忍受他們。更有意思是,《呂氏春秋》中有一段「天子乃以犬嘗稻」的記載,雖然是農曆九月的祭神儀式,但是狗兒先吃新米的習慣,似乎在遠古的年代就已經存在了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